

近日,中华疑似文物甄别保护委员会云南检测中心接到一件由地州藏家马先生送检的奇特藏品一面八宝纹大铜镜。
铜镜重5325克,直径35.9厘米。镜背面内容依次为鱼、韩湘子、法螺、何仙姑,由右至左形成一个二方连续图案,有轮回、吉祥之意;外围装饰一圈缠枝花卉纹,纹饰造型古朴,线条清晰;镜面因氧化而显得不平整,整器呈深灰色,铜锈自然。经中心吕志坚主任目鉴,断定为清代中原地区产品。
中心检测人员为EDX3600L仪器换上贵金属、铜器检测专用0号准直器,在非真空环境下对铜镜多个取样点反复检测,均得出:“送检样品元素成分含量与18世纪(1701年—1800年)早期(清早期)铜器数据符合较好,属中原地区产品”的分析结果。
吕志坚主任介绍,铜镜一般由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在我国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器。铜镜一般制成圆形或方形,其背面多铸铭文或饰图案。铜镜作为生活器具,始于商周,流行于春秋,鼎盛于汉,繁荣于隋唐,衰落于宋元。清晚期由于玻璃镜的使用,铜镜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我国古代民俗中,铜镜除有鉴仪容的作用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辟邪镇宅。古人认为,在众多法宝中,铜镜的驱邪能力最强,能“观照妖魁原形”。
如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在《抱朴子》中写道:“世上万物久炼成精者,都有本事假托人形以迷惑人,‘惟不能易镜中真形’……”又如,在传统婚礼风俗中,铜镜是使用场合和次数最多的祛邪工具,新娘穿着有铜镜的新衣上轿去婆家,在花轿进入大门前,还要由专职人员用铜镜在轿厢内上下左右仔细地“搜寻”一遍;洞房里,一面大铜镜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此外,铜镜还被用于民间丧葬活动,置于墓穴顶部或棺床四角,这些均出于辟邪所需。
清代铜镜融入鲜明、浓郁的吉祥文化,最常见的纹饰有福(蝙蝠)、禄(鹿)、花草、祥云、仙人等,寓意“福、禄、寿、喜”吉祥意义。马先生的八宝纹辟邪大铜镜,器型硕大、铸工精湛、保存完好。原应为四件一组,历经沧桑如今只保留下其中一枚,但已十分难得。该大铜镜除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皆高外,还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物。
推荐阅读:
陕西咸阳考古发现唐代尼姑墓地
玉树新寨嘉那嘛呢震后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开工
咸阳首次发现秦代大型贵族墓葬群
通辽市科尔沁区莫力庙发现古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