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受关注的楚州明代王麟将军家族墓葬抢救性发掘工作已经结束。这一家族墓葬共清理出9具棺椁和价值极高的三合墓志铭、银元宝、龙泉碗、金发簪、金耳环等150多件精美文物。其中,随葬的精美服饰达20多件。负责清理服饰工作的楚州区博物馆副馆长陈锦惠告诉记者:“王麟墓葬出土如此众多的精美服饰在淮安考古史上尚属首次。这一重要的发现为研究明代服饰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史料……”

2011年4月13日,在位于淮安市楚州区淮城镇下关社区的“周恩来红军小学”建设工地,距地表3米以下处,发现“明故怀远将军大河卫指挥同知王公墓”的碑文、篆盖。楚州区文管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后,迅速赶至现场勘察,确认该墓葬为明代怀远将军、大河卫指挥同知王麟的家族墓。从三品武官王麟生于景泰年间,卒于正德年间,享年61岁。墓志铭由漕运总督邵宝撰写,篆盖则由楚州籍河南巡抚潘埙题写。
4月15日下午,南京博物院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考古专家林留根和南京大学古建专家、博士生导师周学鹰教授等一行赶至楚州察看。考古人员打开一合葬墓女棺柩,朱漆内壁,色泽鲜艳的精美丝织服饰浸泡在棺液里,考古人员立即封棺保护。
专家建议:对已发掘和探明的棺木,要整体运至恒温的室内进行清理。
9具明代棺木5具带椁
4月18日,市、区博物馆考古人员一起对这一家族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先后又发现了7座保存完好的土坑竖穴墓,有一穴三棺和一穴两棺,其中5具是外椁内棺。这7具棺椁全部选用珍贵楠木精工制作,棺椁内外刷漆,榫卯紧密接合;棺墙板呈菱形状,内凹外鼓,两头制成云形图案状。棺盖上面还刻有男女不同的图案纹饰;有的棺木内还放灯草等防腐干燥物品和祭物等,棺底用木炭和石灰垫底,棺椁内外全部用石灰和糯米汁浇浆而成,在棺盖和子盖间用松香封闭,再垒起封土,整个墓葬处于密封状态。
出土20件明代服饰淮安罕见
明代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饰华丽,图案精美。在这一墓葬中发现的服饰品种和样式十分丰富。既有官服又有民服,既有礼服又有常服,既有长衫、夹袄,又有裤、鞋、帽、枕巾、汉巾、福寿巾等。身为从三品武官的王麟,其墓葬中出土了8件保存完整的精美丝绸服饰。有丝绸云锦织的“虎补”、“狮补”和祥云的官服长衫,有丝绸云锦花卉粉蝶百褶长衫,还有万字纹饰丝绸云锦百褶长衫等。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王麟墓葬出土的精美服饰中,可以窥见明代淮安漕运繁盛历史之一斑,也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
推荐阅读:
四川后蜀宋王赵廷隐墓发掘记
陕西省新发现早期长城237公里
河北西南部发现旧石器遗存
元代古沉船发掘现场又现新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