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世界瓷器史上众多第一
时间回溯到1100多年前。
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唐王朝,挥别了其“纸香墨飞词赋满江,霓虹闪烁歌舞升平”的黄金年代。在北方,长安这个传统的政治经济中心开始衰败。然而,在江南道潭州(现长沙市)治所的一片丘陵起伏的古村里,远近燃起冲天大火。一群人依山傍水挖出一个个龙形窑场,用山柴烧制瓷器。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迵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唐代诗人李群玉这首诗,描写了长沙窑烧制陶器时山林焚烧、洞火冲天的壮观情景。
这一烧,不但让地处长沙市西北25公里处望城县境内的古镇铜官,成为世界釉下彩的创烧地,同时开创了陶瓷业一个伟大的时代。
涛生云灭的湘江边,各色瓷器成品堆积如山。江口停泊的货船上,满是工人在忙碌搬运,一个瓷器的世界工厂在此尽显繁华。
若干年后,一艘阿拉伯式的帆船,随着远航的船队,满载着“大唐制造”的瓷器,从靖港出发,沿“海上陶瓷之路”乘风破浪,在印尼勿里洞外海时,这艘船不幸沉没。
这一沉睡就是1000年。直到1998年,这艘沉船才被德国寻宝者发现并开始打捞,命名为“黑石号”。沉船上仅瓷器就有6万多件,其中5万余件产自长沙窑。
这一惊世发现,揭开了长沙窑曾经辉煌的神秘面纱,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它遗留下的存世之品被人们所珍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吕成龙曾经考察过长沙窑遗址,也在新加坡观摩了“黑石号”沉船上打捞出来的部分长沙窑瓷器。他认为,长沙窑最突出的成就,是在釉下彩绘工艺上取得巨大突破,它改变了过去单色釉、釉上彩的传统工艺,为后世瓷器装饰开辟了新途径。
推荐阅读:
石寨山 铜鼓
民国石碑牵出“关岳武圣”
南京发现南唐“第三陵” 墓主疑为大周后(图)
千岛湖下有座古城 265座牌坊淹在湖底(组图)
分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