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从古墓地里挖掘出的文物。
昨日,记者从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对西湾路154号工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对一明代墓的挖掘中,挖出一方砖质地券,可谓该墓地“产权证”,其意义在于向地下鬼魂宣称墓主对于该地的土地使用权。
西汉南越国时期墓葬最多
西湾路154号工地为原广州铸管厂,考古面积约7万平方米。据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易西兵介绍,考古所是在去年2月开始对旧广州铸管厂进行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的,至今一年有余,目前,已发现古墓葬近120座,完成发掘近100座,出土各类文物近千件套。包含了西汉南越国、东汉、三国晋南朝、唐、宋及明清等8个朝代各个时期的古墓葬,“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晚期墓打破早期墓现象频繁”。挖掘出的墓葬中,西汉南越国时期的墓葬数量居于首位,共39座,此外,还有11座东汉墓葬、21座三国晋南朝墓、4座宋墓、5座明墓。
易西兵指出,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在这一带发掘过数十座古墓葬,该地是广州古墓葬的集聚区。为何如此密集?易西兵称,该建设工地距广州历史城区中心——今北京路直线距离约4.2公里,出行便利。另外,此处地势较高,且面向珠江,背靠溪流,“是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
记者还了解到,工地范围还有近一万平方米区域待考古勘探,考古所将于今日开始挖掘。
“产权证”可明确墓主生卒
明墓的发掘是该建设工地的重要考古发现。目前工地共发现明墓葬5座,以M55、M56最为重要。其中,M55内棺椁中,发现了一方砖质地券,随葬砖质地券具有明确纪年,可知墓主人生卒年代,是继2004年在太和岗后,广州挖出的第二块保存较好的地券,对广州地区明代墓葬的断代等问题研究价值重大。
易西兵称,砖质地券相当于现在的房屋“产权证”,但是地券又与墓碑不同,它主要是给地下的鬼魂看的,“意思是对于此地我有合法使用权”。
推荐阅读:
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开始修复
长沙铜官窑遗址确查窑址76处
广州出土古墓葬百余座 最早西汉南越国时期
河南登封发现一座满室彩绘的宋代壁画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