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万寿楼被人为隐匿](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103/20113313734275.jpg)
楼中供奉的三座神像
万寿楼地势高,当时是最高建筑,而地方志上却没有万寿楼的记载,这是困扰杨航橙的一大疑惑。“道光年间的进士陈荣昌所编撰的《昆明县志》里也没有关于万寿楼的介绍。陈荣昌作为昆明名人,又负责编修经史,与当时有名的小板桥清官李芬家为世交,曾赠送万寿楼印空和尚对联,应该对万寿楼了如指掌,他在编撰《昆明县志》时也把万寿楼置之文外,难道他同样受到‘禁止宣传’的暗示?”杨航橙说起小板桥的历史如数家珍,然而对于万寿楼却有着种种谜团困扰着他,“之前在村子里走访,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曾嘱咐我不能宣传万寿楼。”
疑点三:当地村民视此为禁区
在万寿楼保护区内,只有一块2007年官渡区政府所立的维修碑文。保文凤说,政府在八十年代后期发现万寿楼,对于此楼的历史没有官方的文献可查,只能凭借楼内部顶梁所记载的“大清光绪三十三年岁次丁未仲春月……重建”来推断在光绪三十三年以前就已经存在。初建年代则根据小板桥街场碑所记载的时间“康熙六十大寿(即1714年)”,在这一年由15个村庄共同建立了街场。“试想,如果不是建万寿楼怎么会牵涉到这么多人力?街场应该是和万寿楼同一时期建成的。”杨航橙说。
杨航橙经过多年的走访调查,认为初建时的碑刻是被人藏起来了。他说:“在解放前小板桥比较隐蔽,很少受到外界干扰,连小板桥的街场碑都被完整保存了,唯独不见万寿楼的碑文,这说不通。我曾在向旭庵内找到光绪三十三年的维修碑,依稀可以辨别出,万寿楼曾因火灾遭到重创而不得不重建。”
看守万寿楼的丁志州今年73岁,在他眼中,万寿楼的建筑也存在保密性。要去万寿楼必须经过向旭庵,附近村民逢年过节上香都是到向旭庵就止步,很少有人进入。在村民眼中,这里是禁区。
![昆明:万寿楼被人为隐匿](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103/20113313858150.jpg)
建筑上的雕刻匠心独运
推荐阅读:
世界十大地质奇观
清光绪胭脂水青花八仙碗
重庆古墓出土800年前腰细貌美“睡美人”
重庆沙区西永镇挖出宋代古墓(图)
分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