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井街建筑工地出土的柱础石
据考古所工作人员推测这块柱础石属于宋代
3月1日下午,在济南泉城路附近的舜井街工地,挖土机在此施工的时候从地下四五米深的泥土里,挖出一个巨大的柱础石,本网记者闻讯后立即赶到了现场。在工地现场,记者看到这个巨大的柱础石一半掩埋在泥土里,露出的一半能看到上边雕刻有精美的莲花图案。附近的工人告诉记者,挖出这个“大家伙”以后,大家感觉这应该是件文物,所以就暂时停止了施工。
随后,记者联系了济南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仔细勘查后,认为这是一件宋代的柱础石,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济南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何利告诉记者,经过勘查这件柱础石大约年代是在宋代,底座直径有56公分,高近40公分,表面有覆莲雕刻,从这块柱础的大小规模来看,很可能是大型建筑的一部分,说不定这个区域当年就是一座大殿的遗址。
何利告诉记者,这片工地离县西巷开元寺遗址也就几百米的距离,八十年代的时候从开元寺遗址就出土过一大批佛像,在这么近的距离又出土如此大的柱础,二者之间很可能有某些联系。据了解,济南考古研究所将继续对这块柱础石进行研究,以揭开更多关于济南开元寺的谜团。
知识链接:柱础古代建筑构件一种,俗又称磉盘,或柱础石,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凡是木架结构的房屋,可谓柱柱皆有,缺一不可。古代人为使落地屋柱不使潮湿腐烂,在柱脚上添上一块石墩,就使柱脚与地坪隔离,起到绝对的防潮作用;同时,又加强柱基的承压力。因此,对础石的使用均十分重视。。
推荐阅读:
江西646处文物点申请升级保护
安徽龙山:新添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台州临海投百万元修缮江南长城
漳州文庙应每年举办祭孔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