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清小紫山14个土墩 其中5个盗洞累累
来源:浙江在线 日期:2011-2-21
这是个家族墓地么?
数公顷范围内,一座挨一座的小山,两三千年前的逝者扎堆居住,有人认为,这就是常见的部落公共墓地。
如果真是一个部落固定的公共墓地,那这个部落绝对牛!最早土墩墓距今3500年,最晚2500年,整整1000年的时间,这个部落竟没有长途迁徙,且子孙繁衍不息。在后世的村落,一个家族在同一个地方繁衍上千年都少见,更别说那个应对天灾人祸能力极其孱弱的年代。
郑建明给出更合理解释,造土墩墓,要选低矮小山的山头,无论哪个部落迁徙至此,小紫山都是最爱,这里是不知多少个部落先后看中的墓地。
同个土墩内,每个墓葬之间年代动辄相差三五百年,祖先下葬这么久之后,坟墓上覆盖的新土早已草木繁盛,后人难以辨认,把那里当做没人下葬过的风水宝地。
于是,他们将逝者放在土墩顶部的平地上,再堆个土墩。
到了春秋时期,出现了挖坑的土墩墓,因不知先祖安眠于此,有人做了“大不敬”的事情,刨开先祖的坟头,挖出七八十厘米深的墓穴,再堆土墩。土墩墓高度一般超过4米,后人挖的浅浅土坑,难深及墓穴,睡在祖先的上方成为他们至死不知的秘密。
就这样,一个个土墩堆起来,又随着岁月侵蚀矮下去,新的土墩再垒起,小紫山再次长高……如此循环往复了1000年。
盗墓贼找墓本事高过先人
14个土墩墓上,有5个上面盗洞累累,其中的随葬器物损失殆尽。
一个长满草木的土墩,过两三百年,我们的先祖就无法辨认它是墓穴。如今,过了足足3000年,现代盗墓贼依然用火眼金睛在密林发现了土层的异样。
日益专业化的盗墓贼仔细辨认,能找出土墩上土壤与四周的细微差别,由此判定3000年前有人在此动土葬人。
不仅能精准找到土墩墓,他们还能大致判定哪个墓中能挖出更多宝物。
12号土墩惨遭贼手,那是最大的土墩,土墩直径有40米――意味着墓葬面积达1200平方米,接近3个篮球场大小。盗墓贼们选择的,就是这样的巨型土墩。土墩堆得越大,说明丧葬越隆重,墓主人身份可能越高级,拥有更多陪葬品。
推荐阅读:
福建安溪文庙:上千学童“拜孔圣 领红蛋”
河北安平修复省保文物圣姑庙(图)
清代著名学者洪颐煊故居
浙江浦江:又添三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分页:[1] [2] [3] [4]
编辑:谢玉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