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是我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这座城市里不仅有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还有为数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历史的遗存是城市重要文化的载体,然而在遇上现代都市飞速发展时,很多承载其上的历史印记日渐消逝。幸运的是,在承德活跃着一群人,虽然不能一一列举他们的名字,但他们都热爱着自己脚下这片热土,痴迷于老建筑,留恋关于城市所有的陈旧记忆,共同的爱好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并用他们的镜头和笔触记录下了一声声来自历史深处的叹息!
事迹回放:五味杂陈文保路
据发起人之一的“离宫”回忆,2005年,他在承德一个关注民生的论坛里谈论有关避暑山庄的话题时,发现有许多网友对这个话题都很感兴趣。之后由承德市文物局开设的文物论坛,成了网友们交流的主要场所。
2006年6月10日,我国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这些志愿者组织了一次民间文保活动,以避暑山庄与外八庙风景名胜区保护为主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披露了位于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的二级保护区内正在修建一大型房产开发项目。他们的呼吁,很快引起本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关注,建设部和河北省也组成检查组对该工程进行了调查。
避暑山庄永佑寺内搭建铁皮房的事件也是由文保志愿者首先进行披露,本报也对此事进行深入关注,最终促使建筑永佑寺的铁皮房大部分被拆除。
文保志愿者们还通过编写一篇名为“避暑山庄新三十六景”的打油诗,尖锐指出了承德文物保护部门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失误和缺位,以及市民们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新三十六景”同样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重视,并对不文明现象进行了治理整顿。
组织文保活动达上百次
随着承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的规模在不断壮大,从社区到校园,都可以看到他们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身影,在承德市三区八县的大山深处、乡间地头都留下了他们踏访历史遗存的足迹。从2006年至今,文保志愿者们共组织规模较大的活动60多次,如果加上一些小型活动,他们已组织各类文保活动达到上百次。
他们拍记了隆化老街、平泉老街及其他50余处古建筑、古碑刻及古迹遗址,按专题分为古街区、古戏楼、古建筑装饰画、古碑刻、亟待保护的古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几大类。对承德各县区现存的15座戏楼全部进行了拍记,并联系本报呼吁对隆化老街、承德县慈云庵、五窑沟遗址、三十家子戏楼、滦平兴洲观音寺、滦河镇穹览寺等建筑进行抢救性保护。
从去年7月份开始,文保志愿者们又有了一个新家燕阵承德。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文保志愿者们和燕阵承德一起先后召开“酒仙庙诗会”、“寻找朝鲜文石碑”、“踏访九华山福云寺”、“寻访承德市区棺材楼”、“呼吁保护承德火车站前广场石狮子”等一系列活动。
据文保志愿者“青枫绿屿”介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九华山福云寺已经被承德市列入政协提案;受损严重的火车站前石狮子也引起北京铁路局承德车务段的高度重视,并会同文物部门共同研究了保护石狮子的方案,目前,这对清代石狮子已经得到了较好保护。
推荐阅读:
梁思成:让中国古木构建筑活力焕发
重庆万州大昌镇
贩卖古宅之风如何制止受关注
文物屡屡被盗 贺州管理部门心有余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