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莫书”西汉墓出土的部分玻璃衣片
大云山出土的一套22件玻璃编磬残件
最近,大云山考古成果论证会在盱眙召开并公布最新发现,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唐研究室主任安家瑶表示,大云山出土的一套22件玻璃编磬,改写了中国玻璃制造史。昨天,原扬州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周长源称,扬州曾出土的汉代文物中,玉器的替代品玻璃制品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特别是出土的进口玻璃器皿,对研究古代扬州对外友好交往和贸易往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扬州曾出土19种汉代玻璃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
玻璃,我国古代史书称“琉璃”、“流离”。我国汉代玻璃主要发现于湖南、广东、广西和江苏等地,而江苏则以扬州尤为突出。
周长源告诉记者,扬州出土汉代玻璃制品数量大、品种多,分国产玻璃和进口玻璃两种。其中不少玻璃颇具地方特色,为世人所关注,颜色有白色、灰白色、蓝色、黄色等,品种多达19种,主要分为3类:丧葬品、装饰品、实用器皿。扬州出土的汉代玻璃中少数为舶来品,多数为国产品。
早在西汉时期,地中海沿岸的古罗马就已经是全球玻璃生产中心之一。东汉时期我国与之有着密切的贸易和友好往来。1981年发掘的甘泉二号东汉墓和1984年发掘的甘泉老虎墩东汉墓,先后出土古罗马玻璃器皿,就是有力的实物证明。例如,甘泉二号东汉墓出土的3块搅胎玻璃钵残片,紫色和乳白色相间,类似大理石花纹,模压成型,外壁有辐射形竖凸棱作为装饰。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分析认定为钠钙玻璃,这是比较典型的古罗马玻璃,在我国出土的汉代玻璃器中很少见到,非常珍贵。距离甘泉二号墓较近的老虎墩东汉墓出土的一件玻璃杯,化学测定结果表明,玻璃钵和杯的化学成分都与古罗马玻璃成分相近,而明显不同于当时我国自制的铅钡玻璃成分,因此进一步证明扬州出土的这两件玻璃器均从古罗马输入,这是我国已经发现的为数极少的早期输入的外国玻璃器皿。
扬州两次出土古罗马玻璃可能从“丝绸之路”抵扬
2000多年前,这些来自古罗马的玻璃制品是怎么运输到扬州的呢?
周长源称,扬州两次出土的实用玻璃器皿都来自古罗马,能够使用上玻璃器的主人是广陵国诸侯王刘荆及其贵族,可见玻璃器是十分昂贵的。扼江淮要冲的汉广陵,是国内盐、铜、鱼的集散地,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东汉时期古罗马的玻璃器皿很可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入扬州,当然也不排除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辗转进入扬州的可能性,前者或将助推正在进行中的扬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工作。
两汉时代正是古罗马帝国玻璃制造繁荣发展之际,甘泉二号东汉刘荆墓出土类似大理石花纹和带凸棱条纹的进口玻璃钵残片,与扬州出土的国产玻璃品和河北省满城西汉刘胜墓出土的国产玻璃盘、耳杯相比,除成分不同外,无论在花纹、色彩、制作工艺或玻璃质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当时国产玻璃落后于古罗马玻璃,处于萌芽发展时期,进口古罗马玻璃,无疑大大促进了中国玻璃的发展,也显示了早在汉代,古人就开始“洋为中用”。
扬州西汉墓曾出土玻璃衣玉衣替代品,厚葬的象征
周长源告诉记者,当年,扬州甘泉“妾莫书”、杨寿宝女墩、甘泉巴家墩和市郊平山乡4处墓葬,都曾出土了属同一时期、同一质地、同一用途的玻璃衣片。衣片质地新奇,纹饰片贴金箔,装饰富丽独特,国内前所未见,其中,后两次衣片的出土,为研究衣片不同形状和纹饰又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其内容更加丰富。4墓主人身份的高低,除区别于墓葬的规模大小和随葬品的数量多少之外,殓服的质地也不尽相同。大型墓葬广陵王刘胥以玉衣作为殓服,中型墓葬“妾莫书”等以玻璃衣作为殓服,中型墓葬巴家墩墓主人以玻璃衣片和玉衣片合用,作为殓服。显而易见,广陵王刘胥身份最高,所以使用的玉质衣片最佳。至于能够使用上玻璃衣片的主人身份,当是广陵王家族,或贵族。例如上世纪70年代,甘泉“妾莫书”西汉墓就出土了完整和比较完整的玻璃衣片近600块,还有许多衣片严重腐蚀,疏松如泥,根据出土文物专家推测,墓主应为一位刘氏女性贵族。
扬州出土的衣片均为模铸板块玻璃
玻璃衣片与河北满城玉衣片相比,除圆形、菱形、心形特殊形状外,基本形状为长方形,在编缀方法和用途上似亦无差异。很明显,这是按照玉衣的形制而模铸的玻璃代替品。根据扬州考古发现,它是西汉中晚期流行的一种特殊的殓葬形式,是在广陵辖境内出现的新品种,是皇族或贵族阶层可能为了避免越制之嫌,又可享受高等级的殓葬待遇而采用似玉的玻璃衣来替代玉衣,或者当时玉材的贵重或缺乏,而选用玻璃衣来替代玉衣,以满足个人厚葬的奢望。
扬州出土的玻璃衣片只限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由于玉衣的消失,而作为它的替代品玻璃衣也随之消失。
汉代扬州玻璃装饰新工艺我国其他地区迄今未见
据悉,扬州除多次出土玻璃衣片外,还陆续出土汉代其他玻璃制品,属于装饰品和丧葬品之类,数量众多,既有新出土的,又有早年出土的,而新发现的新工艺装饰玻璃品,其中出土玻璃含、塞数量最多,这是当时当地“士”和“平民”死后普遍使用的丧葬品。在众多无装饰的玻璃蝉中,嵌贴银箔玻璃蝉尤显华丽突出。
周长源表示,从考古资料看,扬州、广州、广西、湖南等地都是发现汉代玻璃品集中的地区。扬州出土西汉国产玻璃品材质以铅钡玻璃为主,又以板块玻璃和小件玻璃品为主,器型和纹饰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传统吉祥纹饰,除有共性之外,更具个性,即地方性。如成批玻璃衣片唯在扬州多次出土,可认为扬州在生产板块玻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本地流行的品种。玻璃衣片贴金箔,玻璃蝉嵌贴银箔和包银箔的装饰工艺无疑是受铜器和漆器等镶嵌、嵌贴工艺的影响和启发,而出现的玻璃装饰新工艺,新品种,这在我国其他地区迄今未见,是扬州玻璃品的一大特色。鸽形穿饰和成套组合的玻璃剑饰,尤其是嵌饰玻璃璧、环的漆面罩的出土在国内玻璃品种中尚属罕见,是本地玻璃品的又一特色。
推荐阅读:
关于剔红的收藏和鉴赏
黄山“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纪略
千年古镇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
秦皇岛北港发现北齐时期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