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匾额被称作“古建筑的灵魂”,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和建筑特色的一种装饰构件,它集标名、装饰、建筑、文化等多重意义于一身,是具有中国民族气派和东方特色的艺术奇葩。
当我们游走在不同的城市,看到的是“千城一面”,但回头再看看古建筑以及古建筑上那一块块制作精美的匾额,比如故宫神圣而庄严的宫殿上挂着一道道大匾,写着“太和殿”、“保和殿”;还比如京城的老字号,“全聚德”、“同仁堂”;还比如说乾隆皇帝题写的“都一处”、严嵩题写的“六必居”、老舍题写的“仿膳”,光绪题写的“颐和园”,孔庙大成殿门上挂着的“万世师表”匾额,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墨宝……比如,看前门鲜鱼口内仍悬挂着的郭沫若为力力餐厅题的名匾,锦芳小吃店门前悬挂的“小吃不小百食如锦,大家乃大一品生芳”嵌入店名的楹联;还有“正乙祠戏楼”匾额,83岁的古戏楼专家、著名的书法家王遐举老人坐着轮椅,题写的匾额成为临终绝笔。
还比如,北京琉璃厂是闻名的文化街,匾额有特色,有许多名人的题字,如晚清的翁同和、吴昌硕;近代的有齐白石、郭沫若、邓拓、董寿平、赵朴初、陈半丁、李可染、吴作人、张伯英等。
匾额,巧夺天工,充满生活智慧,在民众的生活中广泛流传,因而成为一种永恒的习尚。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馆长姚远利说:“匾额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典型的标志之一,在文化上它是一种重要的载体。”
匾额悬挂于屋檐之下,门楣之上,位于门的正中,突出一个“正”字,代表了正统、正中、正气、正派……今天我们如何继承古老的匾额文化?如何利用它为我们的经济文化建设所用?创建新时代的匾额文化,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推荐阅读:
武汉古建筑维修力保原汁原味
彰武高山烽火台
盖州钟鼓楼
容易引发情劫的卧室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