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历史 >> 无小类 >> 正文
会同古村
来源:南方日报  日期:2011-12-2

会同古村

会同古村

会同古村

会同古村

会同古村

会同古村

会同古村

    278年,仿佛被禁锢在会同古村里面,踏入其间,仍然能一点一滴找寻当年的人事踪影。青苔爬满了石板路,大宅子里面空空落落,只余几张腐朽的椅子,掩藏在高及半腰的荒草丛中,就连碉楼上的时钟也已经不住时间的蚀化,融成了一块锈铁……那些买办兴盛的岁月,那些人走茶凉的故事,就躲在“三街八巷”的棋盘里,一子落下,或笑,或叹息。

    【创世】淳厚民风引致仙女赐福

    现任会同村村长是年近花甲的莫姓老太太,她本人便是活生生的史册,关于古村,事无巨细,皆可一一娓娓道来。在她口中,会同所在的“金顶”原是仙女的一根金钗。

    在很久很久以前,会同村所在地叫做大金顶,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凉的海滩,只有几十户渔民居住。某一年的七月初七,一群天上的仙女结伴而来,趁着皎洁的月光,在大金顶的沙滩上游戏。第二天一早,一个早起准备出海的年轻渔民,无意中在海滩上捡到了一副金光闪烁的宝钗,这其实是仙女们刻意遗留下来,准备考验一下当地人的心灵是否善良。年轻的渔民并没有见财起意,而是好奇地把宝钗拿给村里的同乡们看,大家在惊奇之余,却都焦急万分。

    “这么贵重的物品,失主一定很着急。”善良的村民们聚在一起集思广益,准备用自己的方式寻找失主,物归原主。一个细心的村民发现在宝钗的丫角处,细细地刻着“南海龙宫”一行小字,村民们明白了,这是一件极其珍贵的龙王的宝物。为了物归原主,他们在海滩上搭建起一座贡台,放上宝钗和贡品,每天焚香祷告,祈求仙人尽快显圣领取失物。

    七七四十九天过去了,仙女们再一次趁着夜色来到海滩,她们惊讶地看到宝钗被供奉在贡台上,等待着她们取回,惊喜之余,仙女们被当地村民善良淳厚的民风所感动,于是决定帮助这些穷苦的人们。

    天亮后,村民们惊奇地发现自己生活的世界变了,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原本荒芜的沙滩,变成了一片绿色的田野,光秃秃的山丘,变成了金灿灿的花果山,而在山与田野之间,还有一条平整的大道通向远方。美丽的变化让他们手舞足蹈,看着这条神奇的大道,村民们高兴地称之为“大金道”,而他们供奉宝钗的高坡,就被村民称为“大金顶”。如今,会同村所在的金鼎,就是源自这个美丽传说中的“大金顶”。

    据村中莫氏后裔莫瑛、莫华常等老人回忆,会同村最初很贫穷,村民都要自给自足。然而,会同却有一段辉煌的历史。

    据考证,珠海1954年才有电影院,私人家庭1965年才通电。但早在1927年,会同村村民就使用了电灯照明,是当时珠海第一个使用电灯和播放电影的村子。这是会同最辉煌的一段历史。这段辉煌,要感谢买办家族,他们大胆的走出去,把勤奋和智慧转化成为财富,进而为村子带来了光明。

    据传,会同村的三大姓氏,惟有莫氏发展成最大一族。莫氏族人莫仕扬是莫氏买办家族的开创者。而据莫氏后裔莫帝珠回忆,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割让香港,莫仕扬便到香港开发商务,经营房地产而暴富。

    19世纪中叶,清朝政府准许开办洋务,在当时“开放”政策的吸引下,会同村村民掀起了一阵到港澳及海外谋生的热潮。由于村民知书识礼,而且谦虚勤勉,因此很得东家的赏识,慢慢地就有一些人发迹起来。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会同村莫姓族下的莫仕扬。

    19世纪60年代初,还是个孩子的莫仕扬便跟随家人到香港打工,从一名帮工做到了首任香港太古洋行总买办的位置,相当于现在外资企业的总经理。莫仕扬死后,职位由其子莫藻泉顶替,莫藻泉在当时中国的商界中大有作为,相传他是中国最早发明挂历的人,并且通过挂历推销他经营的太古糖,开创了利用广告促销产品的先河。莫藻泉之后,太古洋行又传至其子莫于生手上,直到上世纪30年代,洋行取消了买办制度为止。

    莫氏三代人在香港经营太古洋行60年,从事近代航运、造船、制糖、制漆、保险、对外贸易、房地产等行业,搭建了千丝万缕的商务买办关系,通过精心运作,他们既为英国老板在中国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又在经营中将西方物质文明成果介绍到中国来,促进内地经济的发展。

    那时候,人们只知道“太古”有莫氏,而不知道有约翰・史维亚。莫氏家族为香港的早期开发和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同时,乡梓情深,为家乡修桥,铺路、建祠堂、办义校,让村人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用上了电灯、看上电影。

    莫姓人自八世祖定居会同村之时,人丁兴旺,都出外谋生,到十世祖辉岩公在主持修族谱时,大家商议定下一条族规:今后长房长子要留家守业,照料孤寡妇孺,负责春秋二祭;各房人家都要资助长房为族群办事。因此,村中保存下来的建筑物以莫氏家族的居多。

    至清朝同治至光绪年间,很多海外富裕宗亲开始回乡投资,会同村在统一规划下重建,从建筑材料到规划格局,均从香港、西方引进学习而来,就这样,到了晚清同治至光绪年间,会同村在统一规划设计下进行了重建。重建后的会同村规模宏大,最大的特色莫过于中西合璧的风格,加上传统的工艺设计,使之成为当时非常科学合理的建筑群。

    【变迁】古村摇身变成画家村

    正因为有了村民的携手共建和细心呵护,会同古村繁华的一段历史才得以保留。如今的会同村占地近13万平方米,其园林式的村落、整齐的民居、融汇中西文化的建筑群,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美景最应入画,这一座有着故事的古村,或许将会焕发新生。2007年,珠海宣传文化部门规划在会同成立“原创艺术基地”。该基地由珠海宣传文化部门投入专项“文化建设基金”,在原会同小学基础上改建而成,占地数千平方米,环境清雅,与古村建筑相邻,却又不破坏其原本的景观。基地建成后由政府无偿提供给艺术家们作为创作场所,这为古村带来了又一次焕发青春的契机。

    2007年1月,珠海画家包泽伟的油画《曾经沧海》被中国油画博物馆永久收藏,然而当时令他更高兴的却是另一个消息,就是珠海要在会同古村办“画家村”。4个月后,“珠海会同原创艺术基地”正式启用,包泽伟成为最早入驻的画家之一。

    “会同村自然环境这么优美,这么安静,政府能支持画家在这儿来画画,为大家提供这么好的一个环境,非常感谢。”包泽伟如是感言。

    据了解,目前会同原创艺术基地已经吸引了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各门类的艺术人才,并举办了多场不同主题的美术展览,吸引的参观者达上万人次。前来洽谈美术品的交易事宜的买家也络绎不绝。

    此外,会同古村也开始为影视剧组以及摄影爱好者所关注,这座百年古村将在珠海新一轮的文化建设浪潮中呈现更丰富的内涵,担当更多彩的角色。

    作为一座被历史沉淀的古村,目前会同村中仍保存着四种类型的历史建筑:一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的建筑,如现存的“三合土”夯土房和围墙,可见当年自力更生,就地取材的建村规划。

    二是清代同治光绪时期的建筑,现存有三座祠堂和三十多间青砖大屋。建筑用材是上乘砖瓦、木材,如进口的坤甸木等;其雕梁画栋的装饰,可见当年的富足。

    三是民国初年的西洋式建筑,如建于1918年的碉楼、1922年的栖霞仙馆和1934年的“缉庐”等。这些西洋式建筑的始建时间与上海滩的建筑群的时间相近,而比开平碉楼(多数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建筑物)要早,由此可见会同村人率先将西方文明介绍到家乡来。

    四是1949年建国以来的建筑。其中,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建筑的建筑物最能体现岭南广府人的建筑特色。会同村牌坊式的村门,前塘后山的环境,顺地势而建成的整房屋,其院落布局讲究长幼尊卑、敬祖尊儒,这都与广府人的风俗相关。虽然文昌阁、养云山馆和秀山书屋已成遗址,然而,当人们走进会同村,仍可感到此地崇尚自然、尊重传统的民风。

    会同村的核心结构俗称“三街八巷”。其“三街”为:村内沿荷花塘由北向南的“下横街”、与之平行依山势渐高的“中横街”和“上横街”。“八巷”为八条东西向的石街小巷。“八巷”自下而上顺山势连接三条主街,“三街八巷”互相垂直交错,构成方正规矩的“棋盘式”空间组织架构。

    而其单体民居设计中更是巧妙地运用了现代模数制设计手法,以传统民居正房加前院为核心,以增加左右书房和前后院落为变数,演变出满足各种家庭人口、代际增加和长幼尊卑次序的住宅,使整个村落风貌即统一又有变化,极富韵律感。

推荐阅读:

休宁溪口镇500年古桥重放异彩

黄山兰渡古桥进后期修复阶段

自贡市永安镇“整容”月底换新妆

百年老街坊老公馆城北“复活”啦

编辑:菩提树
清水蜿蜒前行,河岸垂柳依依,石道曲径通幽,白玉石栏杆矗立,两岸是明清..
江苏江阴长泾镇位于长江三角洲苏、锡、常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北依长江..
位于济宁任城区南张镇凤台村,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悠久,文化..
方山风景区位于泸州市纳溪区境内,距县城25公里,离泸州市区16公里,面积..
当今世界有许多充满活力的大都市,例如东京、芝加哥、纽约和迪拜,但早在几..
古镇位于宁波宁海县城西南14千米处,是浙东地区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具儒家文化..
 ·山东济南民间古建筑壁画寻踪..
 ·拉萨大昭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
 ·海口:五公祠元宵节免费开放 ..
 ·福州千年古建筑法海寺发生火..
 ·浙江慈溪新增6处省级文保单位..
 ·浙江湖州市:27处文保单位入..
 ·北京:为杜绝烟花引火灾 文物..
 ·日本熊本城50年修复一小半
 ·南昌23个文物冲刺“国保”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