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黔黎平古城“红色老街”华丽转身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姚吉宏 石光照  日期:2011-11-28

    “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古城翘街变得干净整洁、古色古香。保存完好修旧如旧的明清古建筑群让这条承载着“红色”记忆的老街华丽转身,越发具有韵味。

    “翘街”坐落在黎平县城中心的德凤镇,是黎平古城文化的核心区,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近700余年的历史。这里完整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包括古城墙遗址、孔庙、德国人建的教堂、荆楚文化的两湖会馆、荷花塘以及几百户民居等,均是屋檐起翘的徽派建筑,每一条街巷,每一个院子,都深藏着许多百转千回的人文记忆,是旧时黎平最热闹的商业街。

    1934年12月15日,中央红军进入黎平县城。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翘街召开了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解决了当时中央红军的战略方向问题,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从这里开始。

    这一条极富江南特色的山城小街,因为中间低,两头翘起,故而得名“翘街”。现在漫步翘街,仿佛时空流转,犹若置身明清时期的江南古镇。一排排风火墙,一座座四合院,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古色古香。风火墙上飞翘的翼角,深宅大院里精美细腻的彩绘,典型民居中古朴的门窗装饰,无不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的震撼。所有这些和谐安详的文化元素,都已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深深地吸引着八方的宾朋。在翘街,随处可见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和黎平古城居民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

    但以前的翘街却远非如此。今年50多岁的谢俊泉是黎平县文物局的研究员,他的工作单位就在翘街内,这么多年,上下班之外,他有事没事总喜欢到翘街的街巷中散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谢俊泉可谓见证了翘街的发展与变化。他感触颇深地说:“现在大家看到的古城翘街,以前简直能用脏乱破来形容,在那时,包括黎平会议会址周边的房子都很破旧,路面也是坑坑洼洼,甚是难走。谁能想到现在建设得这么好,曾经的脏乱不堪一去不复返了。”

    为让翘街“俏”起来,激活文化潜力,近年来,黎平县没少下功夫。有关部门先后组织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城区翘街古建筑进行统计和登记,建立文物保护档案;委托高资质的规划单位对翘街编制《黎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多方筹集资金,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对以黎平会议会址为核心的包括毛泽东住处,张闻天、王稼祥住处,中央红军干部休养连、中央红军教导师住处,福音堂李德、博古、凯丰住处,中央苏维埃国家银行办事处旧址,陈云、邓小平、刘少奇住处,两湖会馆等红色遗址建筑群进行了有效的抢救和保护;并且完善了旅游步道、旅游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实施“三线下埋”和临街立面整治等,基本还原了古城翘街的本来面貌,对于保护古城翘街、打造红色翘街景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黎平会议会址逐渐成为全国的旅游热点,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名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城文化和红色文化旅游格局,将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重新展现。

    以打造红色经典景区为契机,黎平县在古城翘街启动了黎平会议纪念馆建设等工程。投入资金4466万元修建的与翘街建筑风格统一的黎平会议纪念馆,搜集了30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以及百余件红军过侗乡时留下的实物。黎平会议纪念馆的建设延续了黎平历史文化风貌和古城发展的文脉,使黎平旧城区的品位和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黎平会议纪念馆建成开馆后,每年接待各类游客20多万人次,成为翘街新景象。通过科学规划、精心策划、整体打造,围绕“一街一城一馆”的建设目标,黎平县规划设计正阳桥―东门古城垣―东门坡头―黎平会议会址―两湖会馆―小巷古民居―红军广场―南门古城垣―南泉山―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营造全县点、线、面一体的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文化旅游景区网络;把翘街景区建设成为“以黎平会议会址和黎平会议纪念馆为中心,以翘街―东门街、双井―大井―后街为纵横轴线,以红军广场、纪念馆广场、东门广场为节点”的红色旅游胜地,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吸引力,打造以黎平会议纪念馆为核心的最具震撼力的旅游精品。

    2011年,凭借优美的环境、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底蕴,黎平古城翘街以骄人的成绩成功入选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翘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攀升。在此基础上,黎平县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建设以黎平会议会址、黎平会议纪念馆、毛泽东住处等为代表的翘街红色文化聚集区,充分利用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品牌的影响效应,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在红色旅游的推动下,旅游事业健康发展,旅游产业初具规模。

    根据古城的文化定位,文化嫁接工程也大力实施起来,通过充分挖掘“老字号”,恢复古镇的商业活力,深度开发民间餐饮、特色小吃等,并做出文化特色,使翘街的商业和文化得到有机结合。目前,在翘街重点院落开设了茶馆、医药商店等,不断增加翘街的商气和人气。

    黎平县在对古城翘街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当中注重还道于民、还静于民、还空间于民。这里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得到市民的普遍赞许。黎平古城翘街的华丽转身,极大地提升了黎平县城的形象和文化品位,成为黎平侗乡的一张靓丽的名片,深深地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宾客。今年1~10月,全县接待海内外游客109万人,旅游总收入达6.73亿元。

推荐阅读:

惠州市古村落建设要宜居宜游

御赐王羲之《兰亭序》带来法兴寺的生机

五千年陶瓷文化“盘活”神垕古镇

住房装修风水的关键作用

编辑:菩提树
名称百年商埠——周村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锦溪古镇:睡梦中的少女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俞源:九龙山下的古村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神秘古建筑遗迹:丹巴古碉群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中国最完好的客家古镇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台儿庄古城

类别古建空间
 ·山东济南民间古建筑壁画寻踪..
 ·拉萨大昭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
 ·海口:五公祠元宵节免费开放 ..
 ·福州千年古建筑法海寺发生火..
 ·浙江慈溪新增6处省级文保单位..
 ·浙江湖州市:27处文保单位入..
 ·北京:为杜绝烟花引火灾 文物..
 ·日本熊本城50年修复一小半
 ·南昌23个文物冲刺“国保”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