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御笔碑“御笔”两字清晰可见
董澜题字的古碑被当作了砌墙用的砖石
●有关部门态度
古碑保护正在行动
据记者调查了解,目前宁波市还有很多块珍贵古碑未得到妥善保护,甚至有的还流落在外,荒弃于山野之中。为了使这些古碑得到完好的保护,记者采访并请教了宁波市文保所副所长徐炯明。
据徐炯明介绍,保护古碑一直是一件比较难以具体展开的工作,因为很多古碑难以得到考证,有些真迹也难以辨别。并且,对于如何完好的保存古碑也有很多的条件限制,比如,库房式保存古碑的一个严格条件就是要断风断水。尽管保护古碑的难度很大,但徐炯明表示他们一直紧锣密鼓地探索着保护古碑的各项措施和方法。“今年起,我们已经开始对宁波市内各个古碑进行编号和刻录。对于一些流落在外、不在档案记录中的,我们也一直在寻找和探索,对其中的一些碑文、碑刻进行专业甄别和鉴定,同时将一些已经得到专家认定的古碑进行出版和编辑。另一方面,我们也将做好后续的保护,及时对古碑进行修补和维护,确保古碑完好展出。”
●这些古迹也待保护
董澜旧迹长久荒弃于山野
董澜,嘉庆年间进士,鄞州集士港湖山村人。关于董澜的生平详迹,虽然资料甚少,然而依旧有案可寻。然而,董澜生前留下的旧迹,却是辗转难寻。
十三洞桥大概是目前董澜留下的唯一比较完好的古迹。这座长达70多米的石桥是宁波孔数最多的桥。然而,虽然很早之前此桥就被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但是依旧有几吨重的起重车从桥上碾过——桥身中间的三块大石板已经断裂,虽然目前已经换上了簇新的白条石板,然而,古桥的历史却永远缺失了一块。
还有位于桥西几百米处的董澜故居,拆拆卸卸,如今只剩下一座小小的墙巷,当地村民称之为“进士门第”。几位老村民告诉记者:邻村还有董澜题写的石碑,若是运气好,估计还能找得到。
记者按着村民指的大概方向,辗转寻了3处地方,在一个村落小河边的荒草堆里找到了董澜的题碑。而出人意料的是,与董澜题碑横着堆砌在一起的,还有十几块不同年代遗留下来的古碑,而这些古碑在上世纪60年代成了生产队仓库的墙基。几个老村民用锄头扒去了覆盖在石碑上的野草,董澜的题碑才显示出“庐山真面”。幸运的是,野草的遮掩,避去了风雨的侵蚀,董澜的题碑既没有长青苔也没被风蚀损坏。老村民告诉记者:“曾经有好几个淘古董的商人来村子里买过这些古碑,可是我们没同意。因为上一辈的很多老人说,这是古董,得好好保存下来。”
推荐阅读:
安昌将重现1100年前“彩虹跨河十七桥”美景
淮北古井发掘出大量珍贵文物
德昱中堂徽派建筑的神秘面纱
扬州大明寺——鉴真东渡前传经授戒地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