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北京:“小传统”古建筑变成孤岛
来源:北京晨报  日期:2011-11-3

    近年来,北京一些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或者逐渐消失,或者破损不堪,或者被改造成各种高档会所,令人扼腕叹息。

    美国人类学家罗德菲尔德曾将文化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两类。其中,“大传统”是指雅文化、精英文化、官方文化;“小传统”是指俗文化、大众文化、民间文化。阳春白雪的“大传统”固然值得崇敬和赞叹,但下里巴人的“小传统”更能体现出人们生命、生存、生活的经验和智慧以及情感、价值。

    几十年来,北京古建筑遗产尽管遭到了灭顶之灾,但有些属于“大传统”的古建筑,尤其是那些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古建筑,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却幸运地被保留下来,且日益成为北京的象征符号和文化光环。相反,那些属于“小传统”的古建筑,如乾泰寺、观音阁、关帝庙、湖北会馆等,却远没有“大传统”那么幸运,已经或正在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商业化的大潮中。

    作为“小传统”的古建筑消失殆尽,作为“大传统”的古建筑必将被淹没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之中,逐渐变成北京城的一座座“孤岛”,与普通市民变得越来越不相干。最终的结果是,“新北京”越来越大,但却无法与“老北京”进行有效地对接和勾连。

    笔者前不久去英国访学,发现伦敦在“大传统”和“小传统”的古建筑保护方面做得非常好。究其原因,是其采取了两个策略:一个是保护老城区,建设新城区,使老城区古建筑群得以基本保留下来;另一个是对老城区的古建筑,尽可能地采取翻修和保养,延长其寿命。

    当然,与其说伦敦老城区古建筑保护得比较好,毋宁说其老城区发展是一个长达几百年的自然而然的历史过程。相反,北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伦敦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道路,出现了发展历史的“挤压效应”,而忽视了对城市的历史文脉和建筑风格的保护与传承。

    正因如此,我们说保护北京的古建筑,尤其是保护那些作为“小传统”的古建筑群落,更显得尤为急迫。今天的北京仍处于一个“挤压”过程之中,若不制定一个全方位、全覆盖、全天候且坚决贯彻到底的保护方案,我们的后人恐怕只能到文献资料中,去追寻真实的“老北京”足迹了。

推荐阅读:

鄂城三百年古建筑破败盼修葺

济南福慧禅林借现代工具“长高”

“昆明十景”之一大德寺双塔将重现历史风貌

陈望道旧居被列为上海区级文物单位

编辑:何光群
名称中国最完好的客家古镇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台儿庄古城

类别古建空间
名称徽派经典:西递白云深处仙境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中国土家族第一村:双凤村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玉河重现水穿街巷历史景观

类别古建空间
名称巩义市康百万庄园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山东济南民间古建筑壁画寻踪..
 ·拉萨大昭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
 ·海口:五公祠元宵节免费开放 ..
 ·福州千年古建筑法海寺发生火..
 ·浙江慈溪新增6处省级文保单位..
 ·浙江湖州市:27处文保单位入..
 ·北京:为杜绝烟花引火灾 文物..
 ·日本熊本城50年修复一小半
 ·南昌23个文物冲刺“国保”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