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开平市探路民间认养碉楼模式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日期:2011-11-1

    政府的困境

    2007年开平碉楼申遗成功,世人开始注意到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碉楼与村落”的人间奇景。可是,四年过去,当记者穿行于开平、台山乡间时,随处看到人烟稀少的碉楼、居庐、洋楼、街墟仍旧斑驳陆离,锈蚀破损,铁窗空空,楼顶渗漏,生草长树。村民们说,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对于当地政府来说,侨乡碉楼保护成为一个沉重的包袱。从2000年开始准备申遗以来,将近12年,对于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833座碉楼,政府仅仅托管了37座,约占总数2%,形成了自力村落、马降龙村落、锦江里村落、三门里村落的四个世遗核心区,还有一个立园旅游景区。2010年3月,开平政府提到的2.8亿元资金缺口,只是计划保护世遗核心区内的188座碉楼费用。照此计算,要保护1833座碉楼,资金将达28亿元之多,一个县级市根本无法负担。由于资金不足,整体碉楼的维修整治进展缓慢,而五邑其他更广大区域,系统保护工作从未开始。

    即使被纳入保护的碉楼,状况也堪忧。10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芦阳村委会三门里迎龙楼,它属于开平的“始祖级”碉楼,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开平现存最古老的碉楼。三楼青砖外墙上,已经长出一米多高的小树。

    “守着金碗没饭吃”,有媒体用这样的语句来描述开平的困境。江汉深以为然,他说,这里搞旅游开发确实存在先天不足,碉楼如同散落的明珠,无法串联起来成片开发。而且是文化遗产,“三分看、七分听”,房子背后的故事未能开掘,很多游客逗留半日即匆匆离去,难以产生经济效益,也就没有企业愿意投钱进来。

    江汉认为,地方政府还是停留在申遗时的那种思维模式,上级拨款、财政给钱。但面对这么一个巨大的资金窟窿,一味的“等、靠、要”是不现实的。他开始思考一种新的尝试———托管碉楼,交由民间认养。

    民间力量的介入

    红楼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更有一片绝佳的景色。两栋独立别墅相依而立,分属开平赤水镇同个家族的两户胡姓人家。前院中的龙眼树树影婆娑,已有约60年的历史,旁边是茂密的竹林。后院紧挨一池碧水,四周是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

    红楼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让胡老先生感怀。它曾被政府没收,后又归还胡家。中间历经变迁,屋内旧家具已被毁坏,曾被小偷反复洗劫。80岁高龄,阻挡了胡老重修家园的梦想。退休后,他和孩子们一起在广州生活。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也没办法常回老家。

    当江汉找到他时,两位年龄相差20岁的老人一见如故。“我们都是军人出身,率性坦诚。江先生60岁了,还不至于骗我。再说房子在那里,他又搬不走,产权还是我的。”听说江汉现托管了20多座洋楼,胡老还时不时为他担心:“这么大的包子你吃得下吗?”

    把物业交由江汉的基金会托管,最初胡老遭遇了家人和乡亲的齐齐反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托管费过低。一年象征性地给1500元清明祭祖费用,与360多平方米的“田园豪宅”着实不匹配。不过,胡老有他自己的考量。“房子空在那里也是空着,没人住烂得更快。现在有人愿意免费帮我维护、打理,为什么不答应呢?”去年,双方签订了15年的托管协议。

    胡老提出了两个要求:所有窗户要重新装上铁门,原来从国外进口的红毛铁门早就被窃贼撬走变卖;房子装修尽量简单,不能破坏原来面貌。工程进行到一半时,他亲赴现场监工,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惊喜:不单专门订制的暗红色铁门已安装上,里面还加了一层颜色艳丽的方格玻璃,这跟最初的风格完全一致。事后他得知,仅这一项窗户工程,江汉就拿出了五万多元,前期装修投入已超过20万元。

    按照江汉的计划,红楼除了三楼以后可以随时给业主及其亲属使用外,将采用民间认养的方式,实施商业运作。这些想法他也悉数告知胡老。“江先生答应我不作旅馆用。这里地处偏僻,一年也不会有太多人来,不用担心被破坏。如果想要牟取暴利,估计十年八年也达不成这个目的。适当商业运作,减轻基金会负担,我觉得无可非议。”胡老态度很明确。

    民间认养,卡在哪里?

    早在去年3月31日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视察开平碉楼时,就已经提出“社会参与,认养碉楼”的号召。去年7月开平出台了碉楼认养方案:18周岁以上的公民或拥有合法主体的单位,只要花30万-50万元,就可以认养一座或大或小的碉楼。认养者在认养期间享有碉楼房屋的使用、养护、监护和冠名等权利,认养时间最长为30年。

    然而,办法实施起来却阻力重重。以致时隔一年半,仍无实质进展。江汉说,当地旅游、文物部门觉得,碉楼是世界文化遗产,交给个人认养存在一定风险,国家文物局担心碉楼被个人认养后用做商业开发对碉楼造成破坏。同时,产权关系复杂也是碉楼认养的一道拦路虎。

    “瓶颈就在这里,怕承担责任。”江汉说,认养的保护方式中外皆有,碉楼本来就是给人居住的。看着千百座碉楼沉睡60年,慢慢放着烂掉,让人心痛。民间的力量是无限的,为什么不能发动起来投入到这样一项有意义的事业中来?

推荐阅读:

江苏省千年古村遭遇“百日拆迁”

北坞金山寺“重见天日”网友叫好

“鸠占鹊巢”旧州塔被“圈”进农家乐

周恩来如何保护北京市古建筑

分页:[1] [2] [3] [4]

编辑:何光群
名称中国最完好的客家古镇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台儿庄古城

类别古建空间
名称徽派经典:西递白云深处仙境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中国土家族第一村:双凤村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玉河重现水穿街巷历史景观

类别古建空间
名称巩义市康百万庄园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山东济南民间古建筑壁画寻踪..
 ·拉萨大昭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
 ·海口:五公祠元宵节免费开放 ..
 ·福州千年古建筑法海寺发生火..
 ·浙江慈溪新增6处省级文保单位..
 ·浙江湖州市:27处文保单位入..
 ·北京:为杜绝烟花引火灾 文物..
 ·日本熊本城50年修复一小半
 ·南昌23个文物冲刺“国保”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