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月的紧张施工,位于大同市南城墙之上的雁塔工程日前正式完工。该雁塔塔体高36米,距离地面的高度达到48米,成为大同古城内目前最高的古建。与此同时,南城墙原来明代遗存的雁塔因年久出现险情,被安置于府文庙实施了异地保护。
7日下午,记者在南城墙东段见到,基本完工的雁塔尽显巍峨之势,秀丽奇特的造型与古城墙和谐地融合。36米高的雁塔为八角七级空心砖塔,游人可入塔登高,眺目远望。雁塔塔身下部有青石砌座,砌座之上为砖砌塔身,一层辟有两门,二层以上各有四门,依八个方位交叉对开,登上各塔层,眺望到古城的景观也不尽相同。
此前,大同市南城墙的这一位置遗存有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的雁塔,高14米,亦为八角七级空心砖塔,立于城墙之上,兼具军事瞭望的功能。雁塔本名文峰塔,是大同当地“文风”的象征,也是古代“登科及第”的士子们祭拜的场所,因春夏飞雁众多,故有雁塔这一称谓。塔身底层镶嵌的石碑上,刻有明清两代大同部分举人的姓名。雁塔属于府文庙的建筑群,因饱经风雨,城墙之上原有的雁塔塔体出现倾斜。
为妥善保护这一文物,2008年7月,大同市文物部门组织施工人员对雁塔实施了其建成37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保护工程,精心拆下雁塔上的每块砖、每个砖雕、每个套兽构件等,仔细编号、打包。今年将其在府文庙中重新使用原构件、原材料,复原建成,使其得到了妥善的异地保护,同时也为府文庙景区增添了新景。现在,大同市古城已形成了城墙之上的雁塔与府文庙的雁塔一大一小、两相对应、相映成景的独特景观。建于南城墙之上的雁塔,依照明代遗存雁塔的式样建成,其体量的加大和高度的加高,旨在使其与大同古城的整体景观更加和谐统一。
推荐阅读:
嘉兴寺庙秋冬严剿火患不放松
国家文物局突击检查 东岳庙已启动整改措施
中国现存最大古驿站在河北修整完工
文化部调查公花园玉皇殿开咖啡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