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今年国庆假期,故宫汹涌的“人海”再次成为令人惊叹的景观。10月2日,故宫接待游客近13万人,远远超过其最大容量。游客爆棚的局面令故宫限流措施无奈搁浅。如何在满足民众的旅游需求和文化遗产保护中取得平衡,再度引起关注。
人太多,故宫门钉漆被摸掉了
昨日早上8时30分,故宫正式对外售票,买票的游客已排成百米长龙,后面排队的游客只能以每分钟1米的速度向窗口缓慢蠕动。从山东来北京旅游的顾先生还没进去就有点后悔了,“导游说去买票,这都快一个小时了,还没回来,时间全浪费了,进去估计也只能看后脑勺。”
上午10时左右,马女士陪湖北来的父母走出了故宫神武门,“人推着人,根本由不得自己迈步子,看见大门上的门钉被人都摸掉了漆真心疼。”
一进御花园,所有人都扎堆拍照,古树和假山挂着“禁止攀登”的提示完全不起作用,小孩儿还是踩上去玩耍。“一草一木都是文物啊,全都遭殃了。”马女士最终放弃了拍照,紧拽着父母的胳膊生怕走丢了,人群中不时传来小孩的哭闹声,让她觉得此行很遭罪。
一位太和殿的志愿者告诉记者,2010年10月2日,故宫由于没有限流,参观人数达到14万人次的历史高峰,通道、广场垃圾遍地。
既要保护文化遗产 又要确保参观权利
根据北京市假日办统计数据,10月2日,故宫共接待游客12.78万人,10月3日,故宫接待游客11.96万人,这两个数字都远远超过了国庆前夕故宫对外公布的每日8万人限流数量。“故宫的人确实太多了。”北京市旅游委一位负责人表示:“游客多,但接待能力有限,参观的舒适度肯定难以保证。此外人员安全、文物安全都面临考验。”
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表示,观众的参观需求与景点的容纳能力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困扰着国内大部分热门景点的普遍性问题。
◇专家建议
预约参观、细分游览
“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应该严格限制客流,但也要确保老百姓参观的权利。”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小安说,“来了北京,故宫不让看,这不合情理。”解决这个矛盾,国际上比较普遍的做法是预约参观,魏小安说。观众提前预约参观,可以提前安排自己的时间和出行。景区和公共场所也可以据此了解并控制参观数量。
魏小安还建议,世界文化遗产景区可以将参观内容进行细分游览。以故宫为例,可以设置古建、瓷器、书画、皇家文化等几大类游览线路,分流游客。
◇相关新闻
游客在故宫钓许愿池中硬币
据北京晨报报道“别的游客带着美好的心愿,虔诚地将硬币丢到台面上并许愿,这两个人却拿着吸铁石将这些硬币钓走,这太过分了。”十一长假,市民潘先生带着家人到故宫去游玩时,发现有人将别人丢在澄瑞亭池水里的硬币钓走。前天,故宫博物院院办表示此前未听说这种情况,将尽快汇报领导后调查处理。
据潘先生介绍,趁着十一长假,他特别带着家人赶到故宫游玩,下午5点左右,一家人走到故宫御花园西北角的澄瑞亭旁边时,看到有个男子拿着一条绳索不停地从水池内的石台上往上钓硬币。
据潘先生介绍,这个许愿池里的石台上堆积着很多游客丢进去的硬币,而一个男子则用一条绳索吊着类似吸铁石的东西,一次又一次地将那些硬币钓出来,而另外一些游客则站在旁边观看。“很多游客把这个池子当做许愿池,所以来游玩的时候将随身的硬币虔诚地丢到那个平台上,然后许下心愿,但这些人却将这些硬币钓了出来,感觉很过分。”
在潘先生提供的视频资料里,记者看到钓硬币的男子约30岁左右,用一条3米多的绳索吊着一个类似吸铁石的东西不停地从平台上往上钓硬币,每次大概能钓起来十个左右,半分钟钓起一次,该男子将这些硬币随后收集起来。
另外一位市民表示,虽然不相信往水里丢硬币可以实现美好愿望的想法,但也感觉无法接受将别人丢下去的硬币这样钓出来的做法,“那些丢下硬币的人肯定更加无法接受。”
前天下午,故宫博物院院办工作人员表示,这种情况之前并没有听说,他会把情况及时向领导反映,也会有专人负责将此事查清楚,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推荐阅读:
中外专家聚首西安共探小雁塔抗震之谜
北京市木结构古建筑将有新的安全检测标准
河南辛亥革命纪念园修缮完工
文保单位让位地产开发致多地古建被占被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