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发现的石制炮弹 巴县衙门老鼓楼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投石器使用的“炮弹”
投石机:《武经总要》中介绍最大的需拽手50人,长达8.76米。一次发射石弹45公斤,发射距离超过500米。
渝中区巴县衙门老鼓楼遗址又有重要考古发现,考古人员从南宋夯土包砖高台建筑旁边挖出了20余枚石制精美炮弹。老鼓楼遗址夯土包砖高台建筑系南宋抗蒙山城体系指挥中心及统帅余玠的帅府所在地。
渝中区发现的这批石制炮弹,同时也印证了南宋抗蒙山城作战体系中重庆的枢纽地位———同属南宋抗蒙山城体系的合川钓鱼城正实施保护的古战场南水军码头、南一字城墙遗址,此前也发掘出炮台和类似石制炮弹。蒙古皇帝蒙哥指挥钓鱼城之战时死于飞石,就是同样的石制炮弹。
施工挖出20余枚石炮弹
据渝中区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7月,考古人员在高台建筑西边施工时,挖出一窝石制炮弹,多达20余枚。记者估算每颗石制炮弹,直径约15厘米,重约两三公斤,圆滚滚如恐龙化石蛋。
这种石炮弹由投石机发射。投石机是一种古老战斗器械,已存在近3000年。南宋时期,投石机制造与战术使用到达高峰。宋代兵书《武经总要》中载:“凡炮,军中利器也,攻守师行皆用之。”介绍其中最大的需拽手50人,长达8.76米,一次发射石弹45公斤,发射距离超过500米。
专家介绍,巴县衙门发现的这批石制炮弹用砂岩打制,錾痕细密,个体浑圆,做工非常精致。炮弹的发现地位于余玠帅府,呈一窝形状,边上有古建筑遗迹。专家判断,这批炮弹当时可能主要是用于帅府衙门展示,起威吓等作用。
推荐阅读:
石柱挖出罕见明代青花瓷碟
建大移来不少“古建”(图)
窑变釉的魅力
榆次老城: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样本
分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