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3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海和管理海域,中国海洋文明历史悠久,海底沉船、文物众多,水下文化遗产丰富。据专家估计,中国海域的古沉船应有2000艘之多。林国聪说,在他经历的很多水下考古中,水下沉船常常被盗捞后,文物遭到破坏,所以对水下文物的保护迫在眉睫。此次水下考古点,也曾被人为盗捞过。
水下宝藏丰富尚有待整理
2003年,林国聪从厦门大学考古专业毕业,便从事水下考古和地下考古的调查、勘探、发掘、保护和研究。2004年至今,他先后参加了“碗礁1号”、“南海一号”、“华光礁1号”等全国大型水下考古活动,并出版了《浅谈水下考古的陆地调查》《我国水下考古中所见的龙泉青瓷》《浙江宁波鄞州蜈蚣岭吴、晋纪年墓》等,还是目前全国最年轻的潜水长。
林国聪说,舟山的海水比较浑浊,对水下古文物侵蚀大,水下考古难度也相对较大,但这里却是传统中国近海航线的主航道,唐宋、甚至更早的交易都是在这条航线上,因此在这片海域也埋藏了无数的文物。舟山市真正意义上的水下考古是从2007年开始的,2008年9月成立水下考古工作站是个标志性事件。他说:“虽然舟山群岛水下考古起步较晚,但这几年在线索收集、找船、定位、潜水等技术上并不逊色,收获颇丰。”今后将逐个对已经掌握的这些疑点进行排摸探测,进一步完善舟山海洋文化的内涵。
推荐阅读:
贞丰孔明坟遗址获中国重要考古新发现
木雅活佛:献身西藏古建事业 铸就传奇无悔人生
巧雕玉细的辨别:无端之皮是伪装
奎聚楼——宫殿式土楼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