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烟尘里的江西豫章书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0-12-27
公馆内有两栋法式楼房和一栋平房,属中西合璧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法式楼房有上下两层,气派非凡,厚墙高筑。张勋去世后,该公馆的用途发生很大变化,并与革命结下深厚的机缘。1927年,北伐军抵达南昌,公馆成了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王钧的私宅。中共发动南昌起义时,它是最重要的战斗地点之一。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驻扎于此,完成了组建新四军的任务。军长叶挺、副军长兼东南分局书记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参谋处处长赖传珠、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黄道、东南分局副书记兼江西省委书记曾山、东南分局青年部部长陈丕显等曾在此居住与办公。在军部离开南昌开赴抗日前线后,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从东书院街的明德屯与危家大屋移驻张勋公馆,继续坚持工作,直到1939年3月南昌沦陷前夕才撤离。因新四军军部旧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1988年,江西省政府在此修建陈列馆,作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上,东书院街曾有不少石狮守门、门装铜环的深宅大院,其建筑采用江南府第式的传统建筑风格,一般为3进,街中最深的府第有6进。古代建筑的“进”即一个天井、一个厅堂、东西厢房,6进有6个天井,可谓“庭院深深深几许”。俗话说:“天子9进,宰相7进”,可见那些年代久远的书香门第当年何等荣耀。这些大宅从外面看是一幢门楼,走进去却是另一番天地。绕过木屏风,只见天井高大宽敞,院子里用红麻石铺地。客厅可以抬轿而入,厅内屋柱、房梁和板壁大都用生漆贴布粉饰,绘有各种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花卉禽兽和几何图案等。厅外回廊曲折,两侧厢房幽深恬静。
在全民大炼钢铁时代,一座马铁铸造厂建在了东书院街,小巷原有的儒雅风光自此开始失落。在城市改造过程中,随着南昌文化政治中心的转移,许多官宦人家、社会名流随之迁出,更多的平民百姓住了进去,东书院街渐渐成了这座城市的僻远地带。曾经宽敞明亮的深宅大院,由于住户的不断增多,所有的厢房都因反复的分割改建而变得拥挤不堪,原先的格局因被破坏成为大杂院。整条街上原来约数十幢古建筑,目前仅剩下3幢,在周围高楼掩映下像是佝偻的老者。老房子门扇上的红油漆越发斑驳,有些久不住人的房子,门上的铜环刻上了岁月的痕迹,门牌尽蒙灰尘……
在历史的变迁中,东书院街的贵族气质随着岁月一点点隐退,它开始与这座城市的其他普通小巷一样,渐渐融入平民阶层,书香之气大都随迁出这条街道的文人骚客散向四方。唯有南昌第十八中学门前保留的那块黑底绿字的石质牌匾,上面所印的“豫章书院旧址”字样能让人拾起历史的碎片,忆起这里曾有的荣耀与辉煌。
推荐阅读:
江西玉山樟村有一座明清古屋(图)
透雕铜饰(南北朝)
闻着书香游世界
元代青花瓷欣赏 分页:[1] [2]
编辑:谢玉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