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拙政园旧宅首次出现“怪”楼厅
来源:姑苏晚报 日期:2010-11-9
昨天下午,由朝东北街的大门进入位于拙政园东部住宅主轴上的园博老馆,第一、二进单层建筑和第四进楼厅已维修一新,只有第三进堆着建筑材料,俨然是处工地,楼上的吊顶已全部揭开,“人字梁”结构一览无遗。现场负责维修的徐师傅领着记者对比了一下第三、四进截然不同的木结构,“一、二、四进的‘抬梁’是典型的古建筑结构,非常的坚固。而第三进‘人字梁’则多见于民国时期的旧厂房和学校礼堂,有中西文化交融的痕迹。”他认为,或许是因为起火或者年久失修坍塌等原因,第三进楼厅肯定是后期重新翻建的。
昨天,拙政园管理处调研员钱怡接受采访时说,园博老馆于1992年开馆,四进建筑曾分别设“园院”、“园史”、“园趣”、“园冶”四个展厅,只有“园趣”厅最不像样。她告诉记者,老馆所在旧宅称为“李宅”,曾为李鸿章之侄、云贵总督李经羲所有。李经羲于1920年(民国九年)购东部住宅后,曾历时一年多大加翻修,“第三进可能就是那时候翻建的”。她说,后来从四川迁苏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曾借拙政园、包括东部住宅为校舍,以及东部住宅曾先后用作苏南区苏州图书馆、工艺美术学校校舍等,一层红砖空斗墙或许是那时砌的,但改变楼厅屋架结构的可能性不大。
市区一家专业古建设计公司已接手园博馆第三进楼厅修复方案的设计任务。昨天,该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高工告诉记者,现场勘测发现,第三进楼厅除结构外,椽子断面呈半圆状,而非古建常见的圆形或荷包形,且45%做工较粗,有的连树皮未剥除就上梁。此外,三进密肋式隔栅地板形制多见于民国小洋房,地板的拼接也相当随意,毫无章法。他认为,“第三进楼厅后期改动的形态和种种不合理做法,不仅与周边建筑群风格不符,也无法体现文物建筑的真实性,对其价值的展示和延续不利。”
推荐阅读:
江西庐陵文化第一村--渼陂古村
四川:二王庙下周可望部分开放(图)
北京古建筑30米内禁放高射烟花
“双龙壁形花钱”尽显中国文化 分页:[1] [2]
编辑:谢玉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