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普陀区延长西路、志丹路路口的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工程,已进入打桩施工阶段。据建设方昨天透露,该工程是边考古边施工,一旦有考古活动就要暂停施工,因此整个工程何时竣工还无法向外界公布确切时间。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一旦建成,将成为上海第一个遗址型博物馆。
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发现于2001年5月。经过2002年的考古试掘、2004-2005年的小范围发掘和2006年全面发掘,元代水闸考古工作获得重要收获,被认为是迄今中国保存最好的元代水闸,同时被评选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吴淞江历史变迁、上海航运和城镇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一直计划在元代水闸遗址上建造遗址类博物馆,将开掘出来的元明时期的砖瓦、青花瓷片、青瓷碗等文物向公众展示。不过,遗址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周围高楼林立、环境复杂,原处本打算建造住宅楼,改动牵扯面颇大,经过多年努力,博物馆建设工程终于如愿开工。
据介绍,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还涉及到地下文物安全、发掘难度等多方面问题,权威专家组成了“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评审组”,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经过三次大幅度修改和设计,才最终确定。由于场地狭窄,遗址博物馆的总体设计将结合四周已建成的住宅建筑,屋顶采用玻璃,拟将天光引入地下,在中间仅有的两根漂亮立柱上,塑以元代成吉思汗弓弩的抽象形式,以体现水闸遗址博物馆的元代文脉形象。
推荐阅读:
山西省将重点支持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南头古城:乱摆卖“不上街” 乱张贴“呼死你”
戚继光“蓟镇总兵府”将原址复建
鄱阳湖沉船谜底有望明年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