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从西城区召开的“会馆保护与利用”论坛获悉,西城区约有四成会馆有望实现原址保护。在会馆开发方面,西城区考虑整合中山会馆周边资源,建设一个会馆群落,集中展示会馆文化。而过去靠招商方式保护会馆的思路也在逐渐改变,在会馆的自主保护、开发和利用上,西城区政府正在争取市政府的资金支持。
长期以来,北京的历史文化集中于皇家宫殿、园林和庙宇,而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会馆却淡出公众视线。新西城区成立后,区内的会馆资源丰富,数量占到全市七成,其中不乏国家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昨天西城区政府公布调研结果显示,历史上北京约有会馆491所,70%以上坐落于新西城区域内。其中,宣南地区有开发利用前景的会馆有101处,94处为居民居住,7处为办公场所和商用。来自文物部门的统计,14处会馆为国家、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会馆列入文物普查项目。此外,今年4月至5月,西城区在最新的一次会馆摸底中发现,有35处会馆正在被拆除,6处会馆待被拆除。
据了解,原宣武区政府过去曾采取招商方式对会馆进行保护。但记者发现,这种思路如今已经改变,尽管面临资金难题,新西城区政府坚持选择走会馆的自主保护、开发和利用之路,争取市政府资金支持,将会馆保护列入市“十二五”规划。据悉,在101处可开发利用的会馆中,约四成会馆有望实现原址保护,部分会馆通过异地迁建的方式保护。此外,西城区还计划在中山会馆周边建设会馆群落区,集中展示会馆文化。
目前,部分会馆的保护发展方案已经出台,例如位于南横西街的区级文保单位粤东新馆,将对文物本体修缮复建,挖掘历史内涵;位于珠朝街的市级文保单位中山会馆预计2011年底完工,建成集小型戏曲演出、餐饮、住宿、娱乐及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创意产品展示、交易中心;而位于琉璃厂南侧的国家级文保单位安徽会馆已完成大戏楼等4栋古建修缮,今后的开发利用方向为“徽州文化创意馆”,拟引进徽州文化展示及徽菜。
观点
会馆应作文保单位受到相应法律保护
如何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保护现有会馆遗存,将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湖广会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北京湖广会馆始建于1807年,坐落在宣武区虎坊桥西南角,地理位置优越。这里是北京建有戏楼的著名会馆之一,也是按原有格局修复并对外开放的第一所会馆。
史料记载,孙中山曾五次来到北京湖广会馆,在这里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大会,宣布国民党的成立,此后多次在此召开党内会议。许多梨园界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也都曾在此登台献艺。然而经过百年的变迁,湖广会馆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变得残破不堪。
推荐阅读:
咸阳钟楼正式开放
段祺瑞执政府旧址重装大门(图)
涉县保护刘家寨古建筑群
新源县发掘三座古墓
分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