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下旬,朝天宫古建筑群即将迎来揭顶大修,预计两个月内完工。等明年新馆建成后,大成殿、崇圣殿等古建筑展厅将逐渐摆脱展览功能,成为独立的古建保护区。

朝天宫
朝天宫是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为把它打造成南京的又一张历史文化名片,多年来,南京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
溯源:明代重建改名朝天宫
朝天宫位于南京水西门内。相传该处原为吴王夫差所筑之冶城,晋建冶城寺,唐改太清宫,五代吴王杨溥于其地建紫极宫。宋大中祥符(1008-1016)间,改名祥符宫,续改天庆观,元朝元贞(1295-1296)年间,改玄妙观。明洪武十七年(1384)重建,改名为朝天宫。
朝天宫前有三清殿,后有大通明殿,另有飞霞阁、景阳阁等,内有习仪亭,为文武官员演习朝贺礼仪之所。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皇太后发帑重修,为金陵道观之最。咸丰(1851—1861)中被毁,同治四年(1865),于旧址改建孔庙,并迁鸡鸣山江宁府学于此。
展示:馆藏10万余件文物
南京市博物馆就位于朝天宫内,是一座反映南京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半个多世纪以来,南京市博物馆担负着南京地区的地下考古发掘、零散文物征集、文物展示与保管、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工作。《圣塔佛光——七宝阿育王塔特别展》目前就正在南京市博物馆举办。
据了解,南京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达10万余件。馆藏各类文物是南京各个历史时期的见证,地方特征明显,尤以南京直立人化石地点,营盘山、薛城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文物独具特色,六朝、明代和民国文物品类之多、质量之精,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所瞩目。
馆内现有基本陈列《六朝风采》,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展示六朝文物、反映六朝文化的专题陈列,1997年获全国首届“十大精品陈列”称号。《明都南京》陈列,集中展示了南京作为明代立国都城和当时的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辉煌成就。《南京六朝建康都城遗迹探寻》展览,介绍了近年来建康都城考古的工作成果。这些展览从不同角度凸现南京古都历史文化特色,可以领略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
整治:投资2亿元改善环境
据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朝天宫是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南京市的形象。
2007年6月,市政府召开了现场会,明确了朝天宫西部环境整治与扩容升级的工作目标,将重点解决朝天宫内外环境协调及市博物馆今后发展的问题。随后,我市投资近2亿元进行拆迁和环境整治,在朝天宫西侧大约10000平方米范围内建成绿化带,并将现有的忠孝泉、忠孝牌坊、石碑、卞公祠等文物在绿地中分别展示。同时投入4000多万元开展了市博物馆西侧展厅扩建工程,新增展厅及业务用房7600平方米,全面展示南京古城历史,充分展示馆藏文物精品。朝天宫(市博物馆)被打造成南京又一张文化名片。
新修:古建筑展厅将“退休”
据市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即将进行的大成殿揭顶大修,将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更换大成殿承载屋瓦的椽木,并对房梁结构及墙体、地面进行加固,屋顶的琉璃瓦也将全部更换。为让大殿整体风貌保持统一,市博物馆专门前往宜兴琉璃厂定做琉璃瓦,保证和维修前的形制、颜色相同。
此外,朝天宫西侧展馆扩建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一座拥有3层展厅、展览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展览馆有望于明年上半年建成。由于空间所限,大成殿、崇安殿等古代建筑一直被作为文物展厅。近年来,文物展览与古建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文物展览要求展厅具备通风、恒温、恒湿等现代化设施,但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古建筑本身作为历史文物又不允许改建。新馆投入使用后,大成殿、崇圣殿等古建筑将逐渐摆脱展览功能,成为独立的古建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