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营造 >> 风景名胜建筑 >> 正文
洛带古镇:西蜀客家第一镇
来源:《中国国门报》  作者:李建  日期:2009-9-11

    洛带,是“落带”的谐音。洛带古镇,即“落带古镇”。在古镇的一端门楼上刻着“甑子场”,另一端牌坊上刻着“落带古镇”。这是什么缘故呢?

    原来“甑子场”是洛带古镇的原名,“甑子场”前有个八角井,据说当年蜀国太子刘阿斗游玩甑子场,不慎将手中玉带滑落井中,阿斗急令太监淘井捞带,不料一淘井便风雨大作,一停止便风平浪静,再一淘又风雨大作,无法将玉带捞起,从此甑子场更名“落带”,后演变为“洛带”。

    早年,客家人因战乱、天灾等原因从中原迁居沿海。沿海雨水充沛,物产富饶,客家人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传说客家人因此与东海龙王交往甚密,为感谢东海龙王适时下雨,客家人每年夏季皆以舞水龙庆祝丰年,相沿成习。

    沿海客家人气较旺,而四川连年战乱、饥荒、瘟疫,几乎成为无人之地。清朝初期,客家人被迫大批移填四川。

    前期来洛带的客家移民备受干旱煎熬,后得知关于刘阿斗“落带”八角井的故事,认为八角井是东海的海眼,受此启发,客家人将老祖宗的舞水龙配合以淘井祈雨,甚是灵验。此后,每年端午节,洛带客家人均以舞水龙感谢上苍风调雨顺(元宵节则舞彩龙、火龙),并庆贺丰年。舞火龙和水龙遂成为洛带客家独特的文化习俗。

    行走古镇,随处可见沟渠流水、大小水缸。承载都江堰水系文化的清泉从上场龙吻喷发,滋润通街民众,汇聚于下场的八角井,这是客家水文化的体现。

    洛带古镇由一街七巷组成,只要主街山门和七条巷子栅子门一关,就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封闭的防御体系,这是客家警觉意识使然。

    古镇1000多米长的老街上保留着大量客家古民居,屋顶多用小青瓦和茅草覆盖,结构多为单进四合院式,正中为堂屋,屋脊上通常有“中花”和“鳌尖”等装饰。

    古镇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满街店铺繁多,却安宁如斯,无人高声吆喝,爱买不买随意,决不拉客扰民,让外来游客感觉说话声稍大些都会不好意思。或许,这就是客家人勤劳内敛的性格特征的外化。

    洛带古镇,最吸引人的不是沿街修缮一新的仿古店面里卖的别具特色的商品和“天鹅蛋”、“客家伤心凉粉”等这些富有客家特色的饮食,而是代表洛带客家人祖源地的四大会馆: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

    其中,位于洛带古镇上街,始建于清朝乾隆11年(公元1746年)的广东会馆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由山门、前中后三庭和左右厢房构成。由于保存完好,已被有关人士认定为是国内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会馆之一。会馆中堂悬挂着一幅古香古色的对联,上书“叭叶子烟品西蜀土味,摆客家话温中原古音”,显出文化的源远流长。

    广东会馆有一幅浮雕,形象地反映了“湖广填四川”和客家先民开发洛带的历史:客家人被迫告别东南沿海的围屋,为防逃跑,青壮年被长辫子的清朝官兵用绳子连成一串串,押解“移民”,他们的亲友则挑担追随,供他们的日常用度,到达目的地后,他们以客家人的勤劳诚朴,在旷无人烟,人生地不熟的土地上垦荒务农,世代创业,使得洛带古镇至今保留着客家人的乡音、乡貌、乡情、乡风……所以,将洛带称为西蜀客家第一镇,一点也不为过。

    此外,洛带还有凤仪楼、博物馆、基督教堂等古建筑可资游玩欣赏。这些古建筑展现了洛带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游玩洛带,走马观花是不合适的,需花时间慢慢寻觅,才能在墙角屋头发现历史的遗迹;细细品味,才能品出岁月的韵味。

    洛带,最适合成都人的慢生活,将她安置在成都边上,实在是天作之合。

编辑:红豆树
江苏古桥兼收南北 跨越历史长河的文化纽带 宝带桥 垂虹桥 常州牛塘..
园中有园步移景异协调自然错落有致 改造工程收尾即将免费开放市民将享受高品..
北京古粮仓南新仓的缩微模型 北京的古建筑数不胜数,大部分都有上百年的..
 我国最古老的皇家僧尼寺院 永泰寺,原名明炼寺,位于登封市区西北,始建..
 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密檐式砖塔嵩岳寺塔位于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的嵩岳寺..
 南岳庙位于登封大金店中街村。据传说:全国五岳,金兵已占有四岳,唯有南..
 ·宿州惊现 “部落首领墓”
 ·考古首次发现汉代“千秋万岁..
 ·宁波江北江南第一古县城
 ·宁陕发现两处重要遗迹
 ·秦淮河钓鱼台两幢老河房大修..
 ·老建筑新“竹”意 文物保护建..
 ·“淹没”古建筑 迁往凤凰山
 ·安徽岳西县四处古建筑欲申报..
 ·印度考古学家相继发现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