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艺术 >> 古建结构 >> 正文
八百年护村墙坚固如初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作者:李维宁、张生磊、曾令华  日期:2009-12-28
    近日,南海区西樵镇百西村委会村头村民小组发现一段宋代护村墙。虽然历经800多年,仍依然保存完好。文史专家认为,护村墙的发现,对于研究南宋时期客家人南迁珠三角历史颇具参考价值。


    依然坚固如初

    日前,记者接到报料后与百西村委会负责文物古迹工作的忠叔一起来到了村头村,对古护村墙探个究竟。村头村在百西来说,算是一个大村,常住人口900多人。村里四周围分布着许多波光粼粼的池塘。忠叔告诉记者,这些池塘原来是一条长1000多米,宽20至40米的护村河,像古代城池的护城河一样,解放后,护村河、护村墙失去了原有的防御意义,遂改成池塘养鱼。

    村头村的护村墙就在大池塘靠村庄的一边,露出水面2米左右。忠叔告诉记者,露出水面的只是很小部分,大部分护村墙浸在水里和埋在地上。记者走到池塘边看到,护村墙全部为坚硬的花岗石砌成,大小长宽几乎一致,都是长1.2米左右,高宽50厘米,规格一致。石头的表面也用凿子凿得平整,磨得光滑,工艺也非常精致,砌得整齐对称。可见宋代时期,珠三角的建筑工艺与雕刻技艺已经非常精湛了。虽然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沧桑,护村墙依然坚固如初,基本上看不到墙体石头风化损坏的现象。

    当年用来防御

    村里70多岁的潘老伯告诉记者,护村河、护村墙与古代城市的护城河、护城墙的功能一样,都是防御外敌、外族侵犯的安全屏障。“村里有老族谱记载,南宋绍兴元年,珠玑巷族人捆竹扎筏,顺江而下,历尽艰辛,一路南迁,来到珠三角腹地南海落户”,潘老伯说,初到此地,族人为避战乱和外族侵犯,利用珠三角河涌密布,水源充足的优势,在居住地挖了一条护村河,建起了护村墙,作为安全屏障,以求自保。所以,据推算,护村墙已有800多年历史。

    潘老伯还回忆说,他小时候就知道有护村墙与护城河,均长达千米左右。村里只有南北两个门,有直径2米左右的村道通进村内,到村护城墙则有两座如城门一样的村门,一到晚上9时就准时关闭,不再允许村民、外人进出,晚上还安排村民护卫。解放后,村民安居乐业,农村也是日不关门、夜不闭户。护村河、护村墙也失去了原本的防御功能。“村里就把护村河改成池塘养鱼,一些村民则将护村墙当成屋基建起了房子。

    珠三角已罕见

    忠叔说,村头村已经有800多年历史了,仍然保存着众多文物古迹,希望护村墙的发现能够引起文化部门的重视,好好保护起来,并依托西樵的旅游优势,转化为古村旅游项目,变文化资源优势为旅游优势,通过旅游经济更好的保护文物古迹。

    研究珠玑古巷南迁历史30多年的一位文史专家告诉记者,客家人南迁到珠三角地区落籍,因为是外地人,起初十分艰难,易受外族、盗匪的侵袭,苦不堪言。为在当地生息繁衍,他们不得不摆脱一家一户独居的方式,以姓氏为村集聚而居,并建起护村河、护村墙。如今还保存有古护村墙的村庄已经很少了,村头村护村墙的发现对于研究珠玑巷人初到珠三角地区的生活生产、居住方式、生存环境具有一定的实物研究价值。

编辑:左一峰
在保存下来的老建筑中,扼守在路口的门楼我们经常见到,而且很多门楼上修有..
树与北京城可谓密不可分。北京的树与北京的胡同相依相伴共同繁衍,而且有很..
天安门东侧的老邮局和大清门 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3000余年的北京房山琉璃..
日前,福清市文体局文物普查工作人员在南岭镇发现一幢建于清代中期(大约嘉庆..
浓郁的欧式复古风情 woodland古典家居  家是可以避风的港湾,冬天是个寒冷..
帕拉,是帕觉拉康家族的简称,在旧西藏贵族中,是仅次于历世达赖喇嘛的..
 ·石材研磨刷如何炮制“仿古石..
 ·鉴赏掌中珍玩鼻烟壶 材质是基..
 ·小作坊到大产业 江门传统家具..
 ·粤东人买房“风水否决制” 风..
 ·高仿印刷书画艺术品可以以假..
 ·收藏古玩别钻牛角尖 切勿轻踏..
 ·英国数万人用金属探测器“寻..
 ·传承苏帮玉雕技艺 苏州达到宫..
 ·新古典家具的保养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