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墟第三次考古发掘启动以来,考古队的工作进度颇受市民关注。昨日上午,记者造访禹会村。据考古队负责人王吉怀介绍,前段时间天公作美,发掘工作进展顺利,目前4处发掘点正在同步进行:夯土台正在清理覆土;淮河大堤内外的两处探方已接触到文化层,清理出少量陶器碎片和木炭;夯土台西南部的祭祀坑中有一特别的发现,将于近日向外界公布。
王吉怀介绍,按照考古规程,在确定区域发掘前应先“布方”,即划分出一个个方格形区域。夯土台共布10个10米×10米和7个4米×10米的探方,各探方之间留有隔梁。在打通隔梁前,应在发掘区域拍摄正投影的全景照片,以记录发掘区域全貌,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令考古队非常高兴的是,10月29日,市路灯管理所开来工程车,帮助考古队居高临下拍摄夯土台的全景照。记者昨在夯土台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清理遗址二次发掘后的覆盖土,部分已露出夯土台面。王吉怀说,前两次发掘的夯土台面即将全部揭露,随后的发掘重点是向西、向北发掘至夯土台边缘,把夯土台的全部台面、形状揭露出来,然后考察分析台面上的遗迹现象。
淮河大堤内外的两处文化层探方由中国科技大学科技考古系的张居中教授带领10位研究生试掘。河堤内自东向西排列10个探方,河堤外206国道东侧纵向排列4个探方,面积1000多平方米。目前已进入地表下近1米,正在一层层向下揭露。昨日上午由于寒潮来袭,降温剧烈,旷野里风高气寒,有的学生冷得直搓手,工作环境比较艰苦。
位于夯土台西南的祭祀坑是在禹墟二次发掘行将结束时发现的,当时出土了大量形制、材质不同的陶器碎片,工作人员曾将大部分陶器修补复原。此次在原地发掘并部分向下深入,结果又发现大量的陶器堆积。祭祀坑已发掘部分呈漏斗状,坑内陶器碎片呈不规则散布。在二次发掘时,考古人员推测该处是器物遗弃坑。由于复原的陶器多种多样,而这些陶器分别带有数百甚至上千公里外同时期文化遗址的器物特征。这些千百里外的陶器因何汇集禹墟?令人联想翩翩,不由得要与“禹会诸侯”的传说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