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考古发现 >> 正文
山东临沂现十余座古井 为汉代陶制井
来源:临沂资讯网  日期:2008-9-27


考古人员进入现场,开始对古井群进行抢救性发掘

    临沂市河东区的一位教师在回家过中秋节时,意外发现村子附近的沭河河道内现出十余个水井。经考古人员勘察,这里竟是一处汉代时期的古井群。9月20日,考古人员进入现场,开始对古井群进行抢救性发掘,这是我市首次对如此密集的古井群进行正式科学考古发掘。本报记者也第一时间进入现场,了解古井群的发掘进展情况。

    回家过节时发现古井群

    9月14日是中秋节,下午3点,一位姓张的老师回老家河东区郑旺镇王家戈村过节的时候,听说村东不远的沭河河道内发现了古物。张老师急忙赶去,发现河水退去的河床上竟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许多圆形坑洞,很像一口口水井。不少村民正在附近围观,而且已有人在井中掏出了陶罐。张老师立即将此事报告给我市文物部门。

    市文物部门接到电话后,马上通知河东区文体局对现场进行保护,该局的赵国庆副局长迅速赶到现场,在了解了情况后将此事向区政府汇报。古井的发现立即引起了河东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分管区领导指示各相关部门保证文物的安全。随后,河东区文物部门、郑旺镇政府、王家戈村的负责人纷纷到场,疏散围观群众,辖区派出所还专门安排了干警在现场执勤。

    9月15日,由市、区考古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对现场进行了勘察,认定这些圆形的坑洞是汉代的古井,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且数量很多,十分密集。本着保护第一、抢救为主的原则,文物部门迅速制定了考古发掘计划,并于19日进入现场进行前期准备,20日正式开始发掘工作。

    十余座陶制古井“露面”

    在得到古井开始发掘的消息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赶到了发掘现场。据考古人员介绍,目前在现场已暴露出的古井有十余座,直径大小不一。古井是古代的人们人工搭建后,用来取水的构筑物。此次发现的古井均为陶质井圈叠摞而成。在汉代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先在地表挖出土圹,待挖出水后,将烧制好的井圈一节接一节地叠起来,形成筒形,再用泥土将周边填实,这样便造成了一口水井,可有效防止土石塌落,也方便取水,这种结构形式反映出古人的智慧。

    记者在现场看到,被河水冲刷而形成的平坦河床上,分布着许多圆形的井口,井内淤满了多年来沉积的青白色淤泥,考古人员正在对其中的2号井进行发掘整理。经过一上午的挖掘,2号井的5节井圈已经露出外形。由于井内淤满了水,放水后,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将上面的三节井圈移开。记者仔细观察了一下被移走的井圈,陶制井圈由于埋在地下2000多年已变得有些发黑,凹凸不平的表面还能依稀看出当年人们烧制的痕迹。测量数据显示,每节井圈的厚度大约为4到5厘米,高度27到29厘米不等。

    清理只能靠“摸”

    在三节井圈被移走后,井内已有陶罐的碎片露出,考古人员立即动手进行清理。记者注意到,井内淤积的泥水十分浑浊,用肉眼根本看不到水下的情况,考古人员只能用手在水中摸索。虽然这些碎片和其它锋利物品极有可能将手划破,但所有工作人员都没有戴手套。“根本不敢戴手套”,参与清理的一位考古人员这样告诉记者。由于这些文物常年浸泡在水中,十分脆弱,戴上手套后,人体的感触能力会有所下降,用力不当就有可能将陶罐弄破。而且由于淤泥太多,其中有可能裹藏有细小的文物,因此考古人员要把每一块淤泥都捏碎,以确认其中有没有文物可寻。经过一段时间的清理,2号井中已有十余个瓦罐被清理出来,其中不少较为完整,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

    古井在发现之初就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谜团:如果说古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是用古井来获取生活用水的话,那时村落人口较少,一般一个村落仅有一到两口水井,这里为何会出现如此多的水井?其中3号、4号古井相距不足一米,为何古人将两口井修得如此之近?我们期待着在后续的发掘中,这些谜团能一一解开。
编辑:芨芨草
名称湘山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江南第一厅堂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苏州文庙大成殿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阁院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北海公园

类别皇家园林古建
名称北禅寺

类别寺观建筑
 ·杭州玉皇山南将有千余拆迁户..
 ·蓬莱阁加强文物安全保护
 ·西安将对“大唐西市”“大唐..
 ·登封会善寺近日修缮完毕 即将..
 ·北京全面启动保护长城工程 将..
 ·唐代古建“慈源寺”将整体移..
 ·明泰陵300年來首度大修 總投..
 ·千年古寺“搬家”创世界纪录..
 ·上山遗址发掘面积再度扩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