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清代老宅面临拆迁危险
来源:厦门商报  作者:龚冉  日期:2008-9-26



陈氏故居原本是名人故居,现也已破败,房内瓦、梁掉落,门上的木雕板也被偷走。

另一间陈氏祖厝保护较好,门前的抱鼓石非常精美。

    厦门市古民居破损严重却无人维修,文物专家建议立法保护

    历经百年风雨,精美的古民居破损严重。但是,如今的居住者无力维修,年轻一代又不愿意住在老式建筑里。那么,这些拥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民居的未来之路在哪里呢?

    在我市当前正在进行的文物普查中,文保专家们发现,许多文物遗址,特别是古民居的破损比较严重。除了大规模的城乡建设、征地拆迁、旧城改造等开发建设对文物遗址产生破坏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使老宅们饱受困扰。

    老宅多显破败

    前埔的“林氏小宗”是著名华侨林云梯所造,这是建于1905年的林氏家庙,其中的石雕、木雕都非常精美,规模也颇为气派。但时隔100多年后,它被租给许多外来人口居住,建筑本身受到很严重的破坏。

    位于钟宅的清代建筑“大夫第”同样是集“精美”和“破败”于一身的老宅,它虽有漂亮的石雕和砖雕,但屋主后人已经无力维修了,此外在五缘湾片区改造中,它还面临着被拆迁的危险。而与之相隔不远的大厝“九十九间房”和“大夫第”的命运几乎一模一样。

    谁来维修古宅

    经历了百年风雨,这些老建筑已经不堪岁月的侵蚀,但如今的居住者一般无力维修,只能任它继续破败。而下一代的年轻人,又多半不愿意住在这样老式的建筑里面。

    有些大型院落的古宅,由于主人的后代众多,产权的所有者日益分散,已经很难说清这栋房子到底归几户人家所有。“比如莲塘别墅,上一代主人就有6个儿子,到这一代又不知道会有多少分支。谁出钱来修房子就成了大问题。”文保专家说,多数大型古宅,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维修难以“修旧如旧”

    文保专家认为,要保持老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就应该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维修,最好连建筑材料和工艺技术都和原建筑毫无二致,以不改变原状为基本。不过这对房子的使用者来说太难做到了,且不说100年前的工艺技术还有多少能够留存到今天,单说房间的基本格局不能改变,就让人感觉到居住不便。

    而作为政府,即使有心出钱维修,也要面临房屋产权分散的棘手问题,资金难以注入。况且古建筑的数量众多,也难以一一顾及。

    >专家建议

    运用法律手段

    保护老建筑

    面对越来越“老”的老建筑,我们该怎样保护它?文保专家们提供了以下几个思路:

    首先呼吁地方立法对文物进行保护,如此一来,老建筑才拥有“法律”这个强有力的保护伞;政府也应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最好能够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文物点进行征购或产权置换,使原有住户往外迁移,这样才能取得老房子的所有权,使之得到更好地修缮和保养。

    其次,产权不明晰的老宅,产权所有者人数较多,对于维修的意见又不统一。政府应限制所有者不可以对房屋轻易改动,保护其完好性。“文革”期间,以精美别致而闻名的莲塘别墅右侧护厝就被主人改成了现代形式的楼房,与原建筑不甚和谐,非常可惜。

    最后一个办法,则是参考鼓浪屿老别墅“海天堂构”的出路,积极鼓励企业单位和有财力的个人对老建筑进行维修和利用。“海天堂构”的所有权依然归原房主所有,但由企业出资修缮之后,已作为鼓浪屿的一个经营性景点对外开放,至今效果不错。

    >相关新闻

    全市文物点

    有望超过2000个

    厦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实地调查工作已于7月初启动。

    截至8月26日,市普查队共调查文物点134处,新发现文物点66处。根据目前的普查情况分析,全市的文物点总数预测可超过2000处。
编辑:芨芨草
名称湘山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江南第一厅堂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苏州文庙大成殿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阁院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北海公园

类别皇家园林古建
名称北禅寺

类别寺观建筑
 ·杭州玉皇山南将有千余拆迁户..
 ·蓬莱阁加强文物安全保护
 ·西安将对“大唐西市”“大唐..
 ·登封会善寺近日修缮完毕 即将..
 ·北京全面启动保护长城工程 将..
 ·唐代古建“慈源寺”将整体移..
 ·明泰陵300年來首度大修 總投..
 ·千年古寺“搬家”创世界纪录..
 ·上山遗址发掘面积再度扩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