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老街烟袋斜街
火神庙 千年古刹完成百年大修
火神庙内景
千年古庙火神庙亮相了,明清老街烟袋斜街恢复了。奥运会即将来临,北京最具人文特色的地区之一什刹海环境整治日前全面完成。今天上午,记者先后走访了什刹海畔的火神庙、烟袋斜街,又登上鼓楼俯览四合院新貌,亲身感受了什刹海地区的古韵新貌。
火神庙位于什刹海畔、北中轴线旁,始建于唐代,明代以后被奉为敕建火神庙,为皇家御用。这处重要文物古迹近日终于完成百年大修。
据了解,火神庙上次大修要追溯到清末,距今已百年。镇火的火神庙,却从来没少了火灾的侵袭,生活用火、电路老化是整修前火神庙最大的困扰。西城区于2002年启动了火神庙腾退修缮工程。修缮方案由中国文物研究所制定,罗哲文等古建专家亲自把关,尽量保持其原真性。
保存完整的清代金龙藻井
修缮中文物工作者惊喜连连: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的彩绘一个接一个地被发现,于是修缮采用了“不做旧,新旧分明”的做法,观众可以一目了然分辨出各时期不同类别彩绘的特点。这座千年古庙内还有不少“独一份”,记者在主殿内看到的金龙藻井保存完整,雕刻精美,据介绍它出自清乾隆年间,在京城其他古建内十罕见。
如今,火神庙的电线全部入地,电信、雨污水管线一应俱全,有了“现代化”零件的保驾,火神庙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据悉,火神庙预计今年冬至日(道教元始天尊诞辰日)正式对外开放。
正在修缮中的广福观
踏进烟袋斜街,一水儿明清古韵的建筑将不长的“老街”装点得独具特色。摆卖烟袋、瓷器、首饰等老物件的古玩店,令人恍如回到了百年前,而特色火柴店、DIYT-SHIRT店,又将人们带进一个时尚新天地。传统与现代、古朴与时尚,在条老街上交融得如此完美。
记者了解到,烟袋斜街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斜街之一,因形似烟袋而得名。由于年久失修,这里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街内部分建筑与整体风貌脱节。去年5月,烟袋斜街特色商业街建设工程正式开工,按照新规划方案,斜街所有建筑将不超过两层,檐口高度不能超过6米。完工后的烟袋斜街成为一条步行街,街道拓宽了,杂乱的线网不见了,遍布的酒吧和茶具、烟具、灯笼、风筝、剪纸、古玩等民间工艺品商店,让这条老街重现了往日繁华。
烟袋斜街上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道观广福观,也在修缮之列。修缮前,这里已成为居民和小商店聚集的大杂院,所幸建筑保存完好,修缮中共搬迁了158户居民。记者今天在广福观看到,三清殿、三官殿等主体建筑已完成,预计7月底竣工,将定期展示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灰色的硬山式屋顶透出传统四合院的幽雅
屋顶被喻为城市的第五立面,漂亮的屋顶是城市里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记者今天在鼓楼上放眼望去,合瓦起脊、木椽飞檐,昔日私搭乱建的各式屋顶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硬山式屋顶,统一美化的传统民居分布在曲曲折折的胡同里,在蓝天鸽哨的映衬下还真成了老城区的一处新景。
家在东轿杆胡同7号的梁季兰告诉记者,站在院子的西南角能看到钟楼,站在院子的西北角能看见鼓楼。“以前从鼓楼上往下看,周围私搭乱建的各色屋顶太煞风景。如今青砖灰瓦的仿古屋顶映衬在什刹海的湖光水色中,那是太美了。”
据什刹海房管所第五立面施工负责人陶振国介绍,第五立面整治工程从去年8月启动,到今年5月基本完工。西城区投资近2800万元,整治中,共翻建房屋280间,屋面平改坡3600平米,167户居民直接受益,全都由政府“买单”。第五立面整治工程不仅使环境变美了,还为这里的居民翻建了房屋,改善了他们的居住条件。今夏雨季,居民们再也不用为“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而犯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