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后街年底重现历史风貌
来源:海峡都市报 作者:薛辉 阙文龙 游庆辉 林怡静 日期:2008-7-7

水榭戏台已基本修复完毕,现正在进行整体作旧 明砖青瓦、粉墙黛瓦、雕花木窗……在福州三坊七巷这个面积40多公顷的坊巷群落中,诞生了100多位熠熠生辉的历史名人,居在繁华城市中心,却保持着特有的文儒气质。
昨日(7.6),记者从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管委会获悉,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的市政基础设施及道路改造将于年底前竣工,南后街有望在年底再现历史风貌。
三坊七巷作为福州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中古城风貌的核心,其保护修复引起省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卢展工多次专程视察三坊七巷文物保护工作,省长黄小晶先后4次主持召开了研究三坊七巷保护利用开发的专题会议。
关键词镶牙模式
分坊巷选择院落逐步推进保护
记者从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管委会了解到,目前,三坊七巷基本保留着唐宋遗存下来的坊巷格局和大量明清古建筑,尤其以文儒、光禄两坊和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五巷保存较为完整,涵盖有登记在册、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159座。
福州市鼓楼区文管办主任周民泉告诉记者,三坊七巷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有1000多年的历史,而且如此集中地居住过那么多著名的近现代人物,确实是“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和“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福州市城乡规划局局长李月健告诉记者,按照规划,三坊七巷将根据全面保护、渐进改善、持续发展的保护方针,采用“镶牙模式”,分坊巷有机地选择一些院落逐步推进保护。“三坊七巷”管委会委托清华大学等单位进行南后街、澳门路街区建筑方案设计,八一七路南街两侧改造规划设计方案也已基本完成。
记者了解到,三坊七巷的修复工作总投资达40亿,将全面修复159座明清古建筑,力争2010年基本完成。
编辑:芨芨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