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阖闾墓道”石板背后还有条石
来源:城市商报 日期:2008-6-24
本报讯随着一泓清水的注入,虎丘剑池“阖闾墓道”再度被“雪藏”,但市民探秘的热情依然不减。昨天,商报记者就接到了三条相关线索。其中,1978年进过神秘洞穴的园林职工谢勤国称,“阖闾墓道”石板的背后还有条石,显然,石板背后有文章!
60多岁的谢勤国介绍,1978年虎丘剑池进行过一次清淤,时间长达1个多月。为方便工人挑运淤泥,当时池底与岸上之间搭设了跳板。听说“阖闾墓道”露了出来,许多人都借助这些跳板走到剑池底部,进入神秘洞穴看稀奇。当时在虎丘山风景区负责绿化工作的谢勤国,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也不失时机进洞看了个究竟。
谢勤国回忆,当时清淤并不像现在这么彻底,清淤后露出来的石板只有4块。也就是说,今年这次清淤露出的最下面两块石板,当时是被淤泥遮住的。这样一来,当年普通成年人站在洞穴内的地面上,眼睛的高度与第四、第五块(按当时算是第二、第三块)石板之间的缝隙是基本持平的。再加上当时洞里装了3盏100瓦的电灯,光线很足,所以要通过缝隙看石板后面的“风景”并不费力。
尽管那一幕已经过去了30年,但谢勤国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当时他清清楚楚地看到,石板背后有3块雕凿得比较平整的条石。这些条石都是花岗岩质的,横截面大约为15乘15厘米,它们呈南北向顶住石板。谢勤国估计,石板背后的类似条石还有许多,可惜因为那两块石板之间的缝隙比较小,具体有多少就说不清楚了。
1993年的清淤和此次的清淤,把最下面两块石板南侧的淤泥全部挖除了。于是,第四、第五块石板之间的缝隙,离地面的高度一下增加到了3米左右。谢勤国本来想,要是这次清淤能在石板旁搭个架子,让人爬到架子上,通过那个缝隙再向里面看看,甚至留点照片资料,那就好了。
“没想到,这次清淤还不到20天,剑池就回水了!”谢勤国对此不无遗憾,但他同时认为,石板用条石顶住,说明石板后面大有文章,“会不会跟阖闾墓或其排水系统有关呢?这恐怕要请专家们来分析了。”
又讯昨天本报接到的另外两条线索,分别由市民吴成全、李元勋提供。吴成全认为,根据剑池神秘洞穴的位置和宽度分析,6块石板可能是虎丘塔基础的挡土墙,说阖闾墓在虎丘剑池旁,可能是当时为防止盗墓贼盗墓而施放的“烟幕弹”。他说,史书记载,越王勾践被扣押在吴国时,夫差让他白天放马,晚上为吴国先王守墓。而勾践放马的地方一般认为是在现在的白马涧,因此,阖闾墓应该在白马涧一带。
李元勋则说,他老家在江阴市璜土镇,村子北面有一座土山叫姬墩山,据说是姬光太子的墓。而姬光就是阖闾,他的太子就是夫差。按理,夫差被葬在苏州城西阳山一带,所以,这姬光太子墓会不会就是姬光公子墓(阖闾墓)呢?
编辑:芨芨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