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犀角雕花卉蟠螭杯(明)
来源:国家数字文化网 日期:2008-6-21
 明 犀角雕花卉蟠螭杯 高10.5cm 这只犀角杯整体为花瓣形,杯身以浮雕、透雕手法刻画花枝叶蔓与蟠螭,刀法粗犷有力、朴拙厚重而不失精巧,具有典型的明代工艺特色。在明、清两代,各种小工艺品如竹、木、牙、角、骨的雕刻达到一个创新旺盛的黄金时期。犀角雕就是其中一种很有特色的雕刻品种。
犀牛是一种珍稀野生动物,我国古代称兕。目前生存着的只有白犀、黑犀、爪哇犀、印度犀和苏门答腊犀五种。在这五种犀牛中,黑犀产于非洲,相对数量尚多。而最珍贵、最难得的是印度犀和白犀。
犀角又叫奴角,它长在犀牛头盖骨的结节上,是发和角质纤维构成的衍生物,因为天生有凹下去而呈圆锥的形状,故常被做成饮器使用,还被制成装饰品如带、钗、簪等。另外,也被认为是珍贵的药材,据说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犀角作为饮器,大多用来盛酒,也有作为茶具的。《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中,妙玉款待钗、黛二人喝“体己茶”,给林黛玉斟茶时选用的茶具叫做点犀〓,就是用犀牛角做成的。犀角的本色是灰色或褐色,但雕刻完后常常把它染成黑色、褐色、棕红色、淡棕色等。传说犀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感应灵敏,故李商隐诗云“心有灵犀一点通”,用以比喻两心相通。
该犀角杯上的蟠螭纹原是青铜器纹饰之一。蟠螭图案表现的是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常作张口、卷尾、蟠(盘)屈状。这种纹饰盛行于春秋战国,以二方或四方的连续排列为主,包括犀角雕刻在内的一些工艺品上的蟠螭纹系仿青铜器而作。而青铜器中也有整器作犀牛形的尊,年代较早,可知古人很早就对犀牛及犀角感兴趣且非常重视。
编辑:芨芨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