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雨浇出私宅控保建筑的尴尬
来源:姑苏晚报 作者:张登峰 日期:2008-6-21
苏州的老房子可以说是苏州人骄傲的遗产。记者了解到,仅古城区和山塘街就有250处控保建筑。可是,由于大多数控保建筑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房屋日渐老化,年久失修。随着岁月的增长,这些令苏州人骄傲、但已进入“耄耋之年”的老房子,在留下历史文化的同时,也留下了种种安全隐患。
 现状一:屋顶塌了一块老墙也倾斜了
“房顶塌了,墙也斜了,雨还在不停地下,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昨天下午,家住慕家花园28号的毛先生致电12345便民热线和本报96466反映,他所居住的控保建筑因为这几天下雨,二楼西厢房的房顶坍塌了一块。由于雨下个不停,房间内的床都没法放了,晚上睡觉都没了地方。
这幢房子是毛先生父亲留下的。房子前的一个牌楼建于道光年间,而牌楼北侧的房子建于民国年间。花园是上世纪80年代初被列为控保建筑的。毛先生说,由于年代久远,整幢房子的南墙已经向南边倾斜;最近又雨水不断,楼顶西侧的瓦片和椽子在前天已经坍塌了2平方米左右。
现状二:三间屋子10多处漏雨
当记者走进顾颉刚故居,只见该房屋正门前的走廊上有两处较大漏雨处,此处的雨漏跟外面的大雨相差无几。
当顾颉刚的孙子顾行健老人带着记者走进客厅、卧室和杂物间时,记者发现,这些地方到处放着10多只接雨水的脸盆——东一只西一只,就连空调上也放了两只,家里简直成了卖脸盆的小商店。“外面下多大,房子里面下多大。”顾行健老人指着被雨水腐蚀的天花板向记者介绍,由于顾颉刚故居年代较长,又从没进行过大修,所以,从1993年开始出现漏雨现象。如果再不进行大修,房子再这样漏下去的话,可能会让更多的椽子和横梁受潮腐烂,影响房子的寿命。
尴尬:欲拆不能,大修没钱安全隐患谁负责
“这么危险,如果不是控保建筑,我们早就把房子拆了重建了。”昨天下午,慕家花园28号的毛先生跟记者说出了自己的尴尬:“这幢控保建筑的房产虽然是私有,但由于房子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我们并不能随便处理这个已经受到保护的房子。”
毛先生表示,他曾经找相关部门算了一笔大修的经济账:如果要进行大修,必须要做一个方案,而仅仅做这个方案就要2万元钱。随后还有几十万的维修经费。“这么多钱对我们全家来说承受不了啊”。他不无担忧地告诉记者,房子年龄太大,尤其是老式砖瓦房的椽子和梁,受雨水侵袭的时间长了极易引起霉烂变质,若不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这些控保建筑恐怕迟早会被破坏而发生坍塌,“房子质量有了问题,人身安全也难以保障啊”。
期待:政策优惠、民资投入共同保护控保建筑
昨天下午,记者采访了市文物局工作人员巩晓昔。他告诉记者,根据有关规定,公房控保建筑的损坏由国家负责维修,私房控保建筑的损坏则由房主负责维修。所以,私房控保建筑的维修资金也必须由房主负担。
巩晓昔表示,根据有关规定,私有控保建筑若需进行大修,如果户主无足够的经济实力,可通过三年的贴息贷款维修好控保建筑。另外,如果有正规的维修方案和有资质的建筑队伍对控保建筑进行维修,经专家鉴定维修后的控保建筑达到良好以上的,私有控保建筑的房主还可以拿到维修费用全额20%的奖励金。
巩晓昔说,企业家可通过购买私有控保建筑房屋产权的方式,将购买来的私有控保建筑进行大修和保护。
编辑:芨芨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