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轨站点避古建退让190平米
来源:姑苏晚报 日期:2008-4-1
“我们学校的一处控保建筑被划在了轻轨临顿路站的拆迁红线范围内,这是怎么回事啊?”昨日,苏州市第一中学向本报反映,这处控保建筑位于该校的东北角,为清代“元和县衙”的遗存。
记者立即赶到苏州轨道公司交通动迁处,相关负责人一听到记者所反映的情况,耐心地解释说,“元和县衙”的部分古建最初确实被误划在拆迁范围内了,但在3月14日轨道公司进行拆迁范围现场复核时发现了这处颇为“隐蔽的古建”,为此,整个轻轨临顿路站台的用地规划将进行调整,要退让出这处古建所占的190平方米用地。这位负责人强调说,苏州修建轻轨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城,整个工程当中不会影响到任何一处古建。“元和县衙”的部分古建被误划进拆迁范围,是因为这处古建与将要被拆掉的新医科大楼距离太近了,两者墙体相距仅有五六十厘米,致使拆迁红线产生了误差。
昨天下午,市一中老师告诉记者,这处古建现在是一中学生课外活动的场所,被误划到拆迁范围内的是最后一进的一间平房,现在是学生用的健身房,房前还有两株看起来树龄不小的梅树。这处古建的历史始于1724年清代雍正年间,当时清朝政府在此设立元和县衙。记者看到,新医科大楼是一幢有90度转角的建筑,而“元和县衙”的最后一进就“躲”在这个角落里。
那么,退让190平方米是否会对轻轨临顿路站的整体结构造成影响呢?苏州轨道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医科大楼的所在地是将来该站点的一个出入口,退让这处古建会使拆迁红线向北移一段距离,但不会对该出入口的设置有任何影响,只是地下空间需进行“变形处理”。因为地下空间的总面积是定死的,内部有许多专用设备需要空间,拆迁红线向北移后,地下站台的南北方向变窄了,解决的方案就是将东西方向小幅拉长。
“地下空间略微变形不是我们担心的,令我们忧虑的是在拆迁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好毗邻的古建安全。”苏州轨道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元和县衙”的最后一进与新医科大楼只相距半米左右,届时他们将采用特殊的拆迁方案,并将方案上报市安监局。除此以外,在一号线人民路站也将遇到类似的问题,需要拆迁的电信大楼与隔壁的一处古建(现为苏州市地下管线管理所办公所用)共用一道墙,届时拆迁时也会采用专门的保护方案。
编辑:夏腊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