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缩老城门再现帝京记忆
来源:北京日报 日期:2008-3-18
细心的市民可能会发现,北京内城东南角楼里多出了16座微缩的北京城门模型。近期,北京城墙、城门文化展在明城墙遗址公园角楼内开展。
这些以1比60同比例缩小的城门模型按照老北京“内九外七”的格局依次排列。在北京仅存的一座内城角楼里,看着这些惟妙惟肖的老城门模型,古老与现实相映成趣,真有些亦幻亦真的感觉。
原貌复原正阳门
早年间,北京的城墙、城门都是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构造都体现着军事用途。由于所处位置和重要性不同,一般内城城墙较厚,城门比较高大,门洞也比较多。而外城城墙相对较薄,城门也比较矮,像左安门城门只有一层,门洞也只有一个。但总的来说,北京城门都是由城楼、箭楼、瓮城三部分组成。
在各城门中,正阳门最高大,结构也比较复杂。有句老话讲:“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就形象地描述了正阳门的格局。正阳门由一圈瓮城连接着箭楼和城楼,共有四个城门。箭楼门洞和瓮城左右的两个闸楼门洞都装有“千斤闸”,紧急时刻可以迅速落下。
此次展览中,工作人员复原了正阳门的全貌。明城墙遗址公园管理处主任张燕兴告诉记者,由于场地有限,正阳门是16座城门模型中,唯一复原了城楼、箭楼、瓮城等所有组成部分的城门,而其他城门模型都只保留了城楼。
现在在北京城仅存的三座城门中,我们已经看不到结构完整的了。德胜门只有箭楼,新复建的永定门只有城楼,正阳门有城楼也有箭楼,瓮城却早已于1915年拆除了。
张燕兴还告诉记者,此次展览不单展现孤零零的城门,还为观众再现了当时城门周边的生活场景。记者看到,每个城门周围都有很多泥塑小人。他们不但造型各异,而且形象地反映出古人在城门周边的活动。崇文门为明清两代南方货物进京的必经之路,朝廷在此设立了京师税务衙门。在崇文门模型周围,骑着骆驼、挑着担子的商人星罗棋布,俨然一幅热闹的关口场面。而因靠近菜市口刑场,被称为“刑门”的宣武门前则有一个身披枷锁的犯人经过,城门旁边还摆着一口大刀。
展览中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老物件,一段弹痕累累的糟朽木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从角楼上卸下的挑梁檩。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大军从南面杀过来,8月13日打到内城东南角楼。经过一夜激战,厚重的老城墙,最终抵不住敌人的利炮,北京陷落了。这根挑梁檩见证了那场血战,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弹痕,有的弹孔里还嵌着枪沙。
唯一一座元代城门
这16座明代城门之外,展览中还复原了一座元代城门遗址——和义门。
明清时期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遗址上建造而成的。为了便于防御,明成祖朱棣决定把北京城北墙倒退五里,缩到今天的德胜门一线;而把南墙向南扩800米,从天安门一线扩至前门。几经变革,元大都遗址除城北一段土城外,已看不出模样。人们只能从前人的描述中想见这座当时世界上最大都城的繁华景象。
1969年,为了修建环线地铁,西直门城楼、瓮城和箭楼被拆除。就在拆除箭楼时,人们竟然从城墙内挖出元大都和义门的瓮城城门。和义门的门洞比明代城门小,用一种薄型城砖砌成。门洞上有一米多高的城楼残壁,上面还发现了抵御火攻用的石制设备。
在此之前,人们只能从典籍中的描述想象元代城门。和义门遗址的出土,让人们第一次看到了元代城门。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元代城门建筑及历史,都是极珍贵的资料。但那时正值“文革”,尽管负责和义门发掘的中国科学院考古所曾向有关部门反映此事,希望得到保护,但并没有得到回复。这座被砌在西直门城楼内数百年的元代城门,刚刚重见天日,便被拆除了。
幸而当时的考古学家留下了和义门遗址的照片和数据。据介绍,元代城墙是用干土夯制,没有城砖,为了防雨墙头置有芦苇,被称为蓑衣墙。为了能够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工作人员在和义门周围复原了一段蓑衣墙,并利用声光效果,营造出一幅风雨大作的背景。一段元代古城门在风雨中尽显沧桑与神秘。
儿时记忆带出好创意
在北京仅存的内城角楼中做一个城墙城门文化展,这个思路看起来顺理成章。“有什么能比这个展览更适合于老角楼的呢?”张燕兴对记者说。
去年崇文区决定在角楼三层开设城门城墙文化展。那时,角楼内的“崇文古迹展”已在此展出了将近十年。走出崇文,立足全北京,成为这次展览的方向。
曾作为“崇文古迹展”的策展人,崇文区文化委员会文物科科长王长生又一次成为此次展览的策划。对于古老的城墙、城门,王长生有着特殊的感情。生长于北京南城的王长生,忘不了家门口巍峨的城门和城墙。老城墙背面长着绿苔,杂草丛生。那特有的神秘感让他无比着迷。小时候,他经常从天桥的家,坐两站车到台基厂城墙根儿玩耍。
在此之前,关于北京城门城墙方面的展览都仅限于图片。王长生觉得,“光靠历史照片不足以展现北京城门城墙的魅力。”只有把老城门制成模型,才能使观众更直观地领略它们的风貌。为此,他找到了首都博物馆古建专家徐伟。为了保证城门模型的坚固,徐伟选用了铝塑板配以木料作为材质。
十几个城门模型精巧细致,虽然个儿头小,但完全能体现老城门的气韵。“城门”有了,展厅的背景却还光秃秃的。怎么才能更好地烘托出老城墙的沧桑感呢?王长生想起,儿时他经常在夕阳西下时向西眺望。红彤彤的火烧云,给远山、宫阙、古城墙镶上一道金边。“那景色太美了!今天,北京城到处都是高楼,再也看不到这种景象了。”他想,如果把这道天际线勾勒在展厅的墙壁上,可以在人们欣赏老城门的同时,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
果然,天际线的创意实现后,得到了各方的好评。许多观众反映,夕阳西下时北京城优美的天际线,是他们儿时共同的记忆。
资料来源于瑞典奇书
上世纪六十年代北京修地铁时,除了正阳门、内城东南角楼和德胜门箭楼外,北京的城墙和城楼拆除殆尽。
现在要重现这些城门,相关资料去哪里找呢?王长生与徐伟把目光集中到一本名为《北京的城墙和城门》的书上。
这本书著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书中不但详细记载了北京“内九外七”16座城门的格局、形态和各种数据,甚至还把城墙几十米分为一段,标上号,详细标出修建年代,就连城砖上是否有文字都记载得清清楚楚。更让人惊讶的是,这本详细记录了北京城墙城门状况的奇书并非出自中国人之手,而是瑞典人奥斯伍尔德·喜仁龙教授所著。
多年后从故纸堆中重新发现这本书的正是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侯仁之在伦敦一家旧书店偶然发现了这本书。他花重金把它买下,并连夜阅读。书中对北京城墙城门记录之详,观测之细,让侯仁之钦佩不已。
而今,这些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第一手资料,又成为策展人所参考的最权威的资料。喜仁龙对北京所有城门都有详细的记录,有的还配有图画和照片。根据这些资料,工作人员复原了北京的老城门。
据介绍,北京城门城墙文化展将作为常规展览常驻于内城东南角楼中。
资料图片由崇文区图书馆提供
链接
内城九门用途各异
皇帝专用——正阳门正阳门是内城正门,只有皇帝出入城才能走。由于位于皇城正前方,正阳门俗称前门;而地安门相应地被称为后门。左文右武——崇文门、宣武门
顾名思义,“崇文”是崇敬文化的意思,“宣武”是宣扬武威的意思。两座城门并列东西,取“左文右武”的含义。按阴阳五行的说法,东方为木,主生;西方为金,主死,所以进京赶考的举子们都要从崇文门进,而死人出殡则要走宣武门。
清代刑场设在宣武门外菜市口,因此宣武门也叫刑门。各种货物经大运河到通州后,都要路经崇文门进城,朝廷在崇文门设立了京师税务衙门,因此崇文门也叫税门。粮门——朝阳门
明清时期,北京的粮食多经京杭大运河从江南运来。船只到达通州,再将粮食卸船装车运到朝阳门内。因此朝阳门也有“粮门”之称。据说,朝阳门瓮城门洞内还刻有一束谷穗。现如今,朝阳门内还存留着海运仓、禄米仓等地名。
木门——东直门
东直门位于内城东墙偏北,是内城九门中最简陋的一座门。据说,修建北京城时,运送木料的车多从此运入京城。因此,东直门也称木门。
征伐之门——安定门、德胜门
明清时,军队出征打仗走德胜门,班师回朝则从安定门进城(也有出安定门,回德胜门的不同说法——编者注)。德胜门元代称健德门。据说明朝开国大将徐达攻打元大都时,元顺帝就是从这里逃走的,为纪念这次胜利,健德门改名为得胜门,后来城墙南移,又改名德胜门。水门——西直门
由于北京城内水质不佳,所以明清两代宫廷饮用水都要从西郊玉泉山用车运到城内。玉泉山位于京城西北,从玉泉山进京,西直门是必经之路。因此称水门。煤门——阜成门
京西门头沟、斋堂产煤,因此北京城内用的煤,多从这两处经阜成门运进城。故阜成门又称煤门。据说,由于“梅”与“煤”谐音,煤栈客商们捐钱在阜成门瓮城门洞内刻了一束梅花。民间还有“阜成梅花报暖春”之语。
编辑:夏腊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