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坊莫力街曾是金代“行宫”
来源:哈尔滨日报 作者:丛明宇 日期:2008-2-28
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队员在对香坊区莫力街古城址进行复查时,意外地找到城内寺庙和点将台遗迹,在城址的西侧和北侧发现了两处古遗址,并从中采集了大量的文物标本。专家们考证确定,这座古城很可能是金代的一座“行宫”。
莫力街古城址位于香坊区幸福镇莫力村内,距离阿什河约两公里。“莫力”在满语中是马的意思。据老人们讲,这个村子在800多年前就已经建立。村中以胡、秦、吴为大姓,其中满族人占85%以上。村内的莫力街是一条商业街,主要交易农作物、牲畜和马匹,是上京阿城一带主要的贸易集散地。这条商业街一直延续到清末,后移至上号(现在的香坊区)。为保护这条商业街和附近居民,金王朝在这里修筑了城池,沿用至明清。
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自然风化和村民们取土盖房,城墙损毁严重。东侧城墙已被河水冲垮,西侧城墙不足半米,只有北侧城墙的遗迹还比较明显。
考古人员使用了激光测高测距仪,初步确定城墙的周长在1300余米。专家们称,如此大面积的城池在金代很少有。经考古专家们初步确定,莫力街古城在金代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不但是从上京出行的水路第一驿站,而且是重要的商业聚集区和兵家必争之地。通过城内建筑物遗迹的规模和采集到的文物标本判断,莫力街古城是金代统治者出巡的一处“行宫”。
在城址内的东北角有一棵老榆树,颇为壮观。树冠的覆盖面积在一百平方米以上,3个成年人手拉手也很难抱拢树干。村里的老人说,这棵大树少说也有500岁。大树的旁边是一处高台,这里原来曾经有一座“北大庙”,在上个世纪70年代被拆毁。在庙的遗迹附近,考古队员们发现了一块刻有花纹的青砖,分量很重,初步确定应该是寺庙的构件。这块青砖如今被村民用做磨刀石。在城址内东侧有一个“高台子”,面积有3000平方米左右,这就是当地人俗称的金兀术点将台。
令考古队员们惊喜的是,在距离城址西北两侧不到一公里的范围内竟然有两处遗址,这在以前的资料内是没有记载的。遗址内随处可见布纹瓦、仿定窑瓷片、陶制器物口沿碎片。经初步探测,两处遗址的文化层厚约0.6米。据村民介绍,耕种的时候,经常有人从地下挖出铜钱和铁锅来。专家们还将继续对该城址做进一步的精确踏查。
编辑:夏腊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