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崔家大院修复中有新发现
来源:中国徐州网 日期:2007-5-15
在市文化局的主持下,户部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建筑规格最高、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宅第———崔焘故居正在保护修复中。记者获悉,在修复工程中通过遗址发掘,文化局首次发现了崔家大院一些建筑理念,这些建筑理念的发现,对于我市、乃至全国古建筑物的研究,均有很高的价值。
背山面水占城市中轴
据市文化局文物处刘玉芝处长介绍,我国为大陆性季风气候,房屋往往建在山南坡或东坡的朝阳地带,崔家大院却依户部山西坡而建,对此他们十分不解。通过考察崔家大院的历史环境,终于发现了原因。
崔家大院北距古城南门1里许,南距著名的云龙山1里许。云龙山昂首于东北,曳尾于西南,崔家大院正处在龙头的位置,崔家大院与云龙山的山脊和古城的南门都处在一条轴线上。在崔家大院门前,向南可望见云龙山,向北可看见高大的城南门,宅主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立意悠然而现。崔家大院北现为护城河奎河,西边原有一条蜿蜒的小河,河水倒映着鳞次栉比的房屋,正是一幅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官邸图。
2003年进行崔家巷改造施工中,在金雉门前发现一方“永远示禁”碑,碑文记载:“郡城古迹凡有关风水者,俱不准附近居民擅自拆毁……”这可以说是县政府下发的崔家大院政府保护令,是珍贵的文物保护资料,同时也反映了崔家大院选址时风水方面的考虑。
发现三处建筑特色
(1)鸳鸯楼巧妙解决地面落差
刘处长表示,崔家大院建于山坡地带,整个地势落差高达7.1米,台阶成为弥补建筑之间落差的重要手段。崔家大院各房屋前多设有台阶,少则一级,多则七级,大部分三至五级,因此房屋显得高大气派。如功名楼院通往墨缘阁院为五步台阶,下院通往上院的过邸前为七步台阶等,使整个院子高低错落顺畅。最具代表性的是建于上院的鸳鸯楼,它建在北高南低的坡地,房屋上下两层,朝向相背,南北各自开门,不设楼梯,即为鸳鸯。它巧妙解决了地面落差造成的不利因素,一楼隔成前后两个四合院,可谓独具匠心。鸳鸯楼实际上是阴阳楼,因为鸳鸯本身就涵盖了阴阳两个方面,以鸳鸯名之,不但读音相谐,还具有吉祥的象征意义。
(2)院内各式门达12个
“崔家大院建于山坡地带。为了使各院落之间相互沟通,院内各式门达12个之多,如垂花门、月亮门、如意门、蛮子门、随墙门、屏风门等,形制丰富,样式各异,反映了崔家大院珍贵的文物建筑价值。”刘处长说,如下院的垂花门高7.5米,是整个府内梁架唯一彩绘的建筑。垂花门前后有三道落地隔扇,每道落地隔扇都雕刻着丰富的画面,如松鹤延年,梅兰竹菊等,门前立抱鼓石,整个垂花门富丽堂皇,气派非凡,为房主呕心沥血之作。
记者了解到,照壁也是丰富院落的重要装饰性建筑。崔家大院有照壁四座,分别为福、禄、寿、喜照壁。这四座照壁皆为磨砖对缝制作,上安脊兽,典雅庄重,观赏性强,是不可多得的影壁珍品。由于崔海曾任北直隶宛平府尹,深受京城文化的影响,四座照壁京味十足。原每座照壁前摆放吸水山石,名“江山一统”石,表明崔氏对皇帝的忠心。
(3)严密的防盗设施
崔家大院紧临繁华的商业街,且徐州为兵家必争之地,安全防盗成为崔家大院的又一特色。崔家大院四周建有高大的围墙,四角各建一座大门。位于崔家巷最西端的为金雉门,是进入崔家巷的大门,上下两层,晚上大门紧闭,整个崔家大院戒备森严。
据介绍,崔家大院的大门朴素不张扬,在大门后设有厚重的门插石,晚上房门紧闭后,用整木的门杠插上,盗贼很难撼动。为了加强巡逻,在上院的东南角建有一个三层楼的更楼,这里是崔家大院地势最高的地方,人站在更楼上,整个崔家大院一目了然。同时,院墙的隐避处设有便道,有的厢房前后开有便门,以便夜间更夫巡视全院,而这些便道不为一般人所知。
编辑:夏腊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