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位于郑州登封市西北13公里太室山南麓,面对少室山,背依五乳峰。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寺因山而得名。少林寺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拳法的发祥地。北魏太和二十年(496),西域沙门跋陀首创少林寺,传播小乘佛教。跋陀之后古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住持少林寺传播大乘佛教,后人称之为"禅宗初祖"。少林寺历经兴衰,至唐初,因"十三棍僧救唐王"有功,得唐太宗封赏,发展到鼎盛时期,此后历代均有修葺。1928年军阀石友三火焚少林,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阁、钟楼、鼓楼等被付之一炬。
现存主体为常住院,沿中轴线建筑共7进,由南向北依次是:山门面阔3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创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门额悬康熙题"少林寺"横匾。山门内塑弥勒佛和韦驮像,山门左右各建单间硬山掖门。进山门中为甬道,两侧有马道,道边立唐、宋、元、明、清各代古碑30余通。天王殿,面阔5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琉璃瓦顶,系1982年重建。
大雄宝殿,面阔5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绿色琉璃瓦顶,系1986年重建,大雄宝殿附近还重建有紧那罗王殿、六祖殿、东西禅堂和僧院。西部塔院内有宋塔两座。大雄宝殿之后为法堂(藏经阁)。阁后地势突起,形成高台院落,为方丈院。院东、西两侧各建硬山寮房5间,墙上嵌有宋至清代石刻20余品,其中有北宋宣和四年(1122)蔡京书"面壁之塔"及金代石刻线画等。立雪亭,亦名达摩亭,相传是禅宗二祖慧可向初祖达摩求法的地方,石柱上有明代题字,殿内悬乾隆题"雪印心珠"横匾,佛龛内供达摩铜像。东间有明万历十七年(1589)铜钟一口。千佛殿,又名毗卢殿,创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檐下悬挂"西方圣人"匾,殿内明间佛龛中有铜铸毗卢像,东墙下供有明周王赠汉白玉"南无阿弥陀佛"一尊,东、西、北三壁绘有"五百罗汉朝毗卢"大型壁画。白衣殿内佛龛中供铜铸白衣菩萨像,北墙绘16组拳术对打观武图,南墙绘持械格斗图,东墙被神龛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半部绘"十三棍僧救唐王",南半部绘"紧那罗王御红巾",另绘文殊、普贤二菩萨像等壁画。地藏殿建筑形式同白衣殿,殿内塑地藏王,四面为十地阎罗画像。寺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达摩洞,西南有二祖庵,东有同光禅师塔、法如禅师塔和法华禅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