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国务院发力文化遗产保护 不申报者文物局就指定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日期:2006-4-11
许多国家的大建设均未避免对文化遗产的大破坏,国务院一次审议通过108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显示了中国高层决心
此次赴蓉,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为出席“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动的闭幕式而来。在文殊院幽静的庭院里,他向《瞭望新闻周刊》介绍了3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情况,“通过的1081个推荐名单,再加上此次核定的可以并入前五批‘国保’单位的106个项目,数量已接近原有‘国保’单位的总数”。
“能否一次公布这么多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开始是很担心的,”单霁翔说,“但我们的汇报得到了与会所有国务院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现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总数达到了2352个,我们为此感到欣喜,同时更感到两个字的分量,那就是‘责任’”。
不积极申报,文物局就直接指定
《瞭望新闻周刊》:这次“国保”单位数量何以一次翻番?
单霁翔:这是我们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把文化放在更突出位置这个大环境决定的。在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这些年我们遇到很好的氛围。比如去年下半年我们想做的三件事——设立“文化遗产日”、征集公布文化遗产标志、征集文化遗产歌曲,这三项在半年之内都完成了。特别重要的是“文化遗产日”的设立,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亲自批示,国务院领导亲自协调,各个部门都很支持。国务院还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作为文物保护部门,我们当然希望有更多的文物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表明,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就有了一个护身符,相对来说就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即使在“文化大革命”十分困难的时期,当时的18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只是有的受到一些损坏,但没有一处是完全丧失的。这样,我们感到将更多的文物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之受到法律的保护,对保护工作来说就是很大的保障和促进。
《瞭望新闻周刊》:过去一些地方政府在申报“国保”时存在一些顾虑,不是特别积极,这次有何变化?
单霁翔:一些地方政府过去不愿多申报,认为被列入“国保”单位,不仅在其利用方面会受到制约,而且对其周边环境的开发也会受到约束。这次也有这种情况,有的地方政府不愿报,但我们直接指定。文物保护法规定,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有权在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直接确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报国务院核定公布。
但总的来说,我们感到与前五批相比,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要大得多。特别是地方文物保护部门的积极性空前地高,但也只有得到省级政府的支持才能够申报上来。我前两天在河南向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同志说起,河南这次有97项被列入了“国保”单位,他们都很高兴。
《瞭望新闻周刊》:“国保”单位的分布已形成怎样的格局?
单霁翔:目前“国保”单位最多的就是山西了,谁也比不了。我们这次确定了六条原则,其中之一就是不搞平衡,就拿文物的价值——历史的、艺术的、科学的价值,来作评判标准,而不是这个省多少那个省多少,这个省多照顾一点那个省少照顾一点。这个原则一定下来,山西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山西早期的木结构古建筑群多,特别是以晋城为中心的晋东南地区,这次一大批辽、金、元代古建筑群进入“国保”,山西一下子就进了150多项;第二多的就是河南,主要是古代大遗址,还有石窟寺、石刻等进得比较多;再下来就是河北、陕西、四川和浙江了。分页:[1] [2] [3] [4]
编辑:夏腊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