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易标美─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壁画赏析
来源:大公报 日期:2006-4-8
在画史文献中有唐宋以来对北齐的杨子华、曹仲达等画家的记载,评价很高,但可供参考的北齐传世画仅有一件,即收藏在美国波斯顿美术博物馆的《北齐校书图》,被认为可能是与杨子华的原作有关的宋人摹本。在这个知识系统中,北齐绘画的概念其实是由后人的文献和摹本构成的。自20世纪50年代起,在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陆续发现了北齐的壁画墓,数量已近20座。这些北齐绘画出土品正在不断地充实和修正北齐绘画的文献和摹本概念,北齐绘画开始浮出水面,面貌日渐清晰。1979年出土的山西太原娄睿墓璧画开始将研究者的目光吸引到了北齐,璧画中人马行进的组合与动势构成了壮观的场面,富有立体感的形象与简洁的线条达到了视觉上的真实与协调,人物拉长的椭圆形面孔表现出造型风格化特征。讨论者还注意到,这些人物画的特点也在《北齐校书图》中可以见到,北齐宫廷画家杨子华「简易标美」的画风在这次讨论中被重新提了出来。1987年河北磁县湾漳北齐大墓璧画的出土,使北齐人物画独特而鲜明的风格再一次得到了印证。2000年又在太原东郊王家峰新发现了北齐武安王徐显秀壁画墓,被评为200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徐显秀墓壁画绘在墓道的土墙和砖砌的墓室墙壁上,描绘的是墓主夫妇宴饮和出行的盛大人物画场景,是考古发掘的北齐壁画墓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璧画中既有娄睿墓和湾漳墓的人物画特点,又有其它北齐墓室壁画未能保存下来的新因素,这其中来自西域的造型观念和艺术风格十分突出。或因这些外来艺术因素的加入,才加速了北齐“简易标美”新画风的形成。
人物造型的“疏体”风格
徐显秀墓的壁画人物在造型上用笔简洁准确,注意表现物象的整体轮廓和结构动势,加上富有变化的色彩晕染手法,人物形象因而有了立体感,简洁的线条而渐变的色彩相互作用,人物的形体特征得到强调,略微拉长的椭圆形面孔,更突出了人物造型的风格化意味。这种用线简洁而形体周圆的人物画已在北齐时期的壁画和传为北齐宫廷画家杨子华的作品中可以见到,是北齐时期流行的画法,杨子华的绘画被称之为“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逾’,属于北朝后期新出现的“疏体”风格。
与北齐的“简易标美”新画风彼此呼应的是南朝萧梁宫廷画家张僧繇创造的“疏体”,按唐宋人的说法,“疏体”是张僧繇在吸收了印度笈多造型艺术因素后加以变化而形成的人物画风格,画法上表现为“笔才一二,而像已应焉”,人物造型呈“面短而艳”的艺术特征。可见所谓的“疏体”,就是一种用笔简洁,形象丰满圆润,设色浓丽的人物画新风格。 分页:[1] [2] [3]
编辑:夏腊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