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考古发现 >> 正文
重庆主城考古发现近千“崖穴居”(图)
来源:重庆商报  日期:2006-12-16

    崖穴居·考察

    路口被杂草淹没

    这一大片崖穴居主要聚集在麻柳沱镇民主村御临河沿岸。在村里一个叫龙门寺的地方,从远处能看到山崖上密密麻麻布满洞穴,小的直径约1.5米,大的宽三四米,每个洞口形状规则,四四方方。最高的洞离地面有三四十米,洞口下的小路已被杂草埋没。

    “一个月前我们考察化龙桥虎头岩的时候,就有麻柳沱镇的居民告诉我们这里有许多类似的洞。当地一59岁居民曾在里面住过,据说还有现成的石灶。”刘春鸿告诉记者:“重庆关于崖穴居的历史纪录很少,所以我们觉得应该来看一看。” 

    劈开山里多刺的植物,记者跟随考古专家爬上高四五米的陡坡,进入离地面最近的一个洞穴。洞门高约1.6米,刚能容下一个人进出。然而进去后豁然开朗,里面有一个约四十平方米大小的空间。


    崖穴居·探秘

    穴居内配有排水设施

    “里面是一室一厅的布局,顶部不太规则,高的地方有2米,矮的1.6米左右,但比较平整,看得出是修整过的。”跟随刘春鸿的指点,我们仔细观察整个石洞,洞口处左右两侧分别有两道凹槽,中间的顶部还有一个小槽,根据已发现崖穴居的构造不难看出,这是用来装门的,小槽可以用来插门闩。

    靠门的位置有一条小沟,一直延伸到门外。刘春鸿介绍说,雨水渗进屋后,就能顺着这条排水沟流出去了。

    专家说,当时通常是三四口人住一个崖穴居,这样的布局很合理。

    穴内还有“跃层”结构

    在洞穴中间,我们发现一个正方形的深坑,近4米宽,深3米,里面的一侧布满青苔,而坑的内侧还有人工开凿的小槽。

    据刘春鸿推测,这个大坑有两种可能,一是用来储存粮食。他说,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槽内插上木棍,铺上地板,人可以分两层睡在里面。

    在我们考察的洞穴旁边还有一个洞口,其顶部铺着十多块小青瓦,很像屋檐。墙壁上刻着“陈兴文、陈兴武”,刘春鸿介绍说,从字迹的深浅和刻法来看是清代所刻,应该是当时崖穴居里住的户主名字。

    目前能进的洞就只有这一处,要考察另外的洞需借助攀岩工具。

    崖穴居·背景

    清代“躲战乱”所建为目前规模最大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清代渝北麻柳沱镇一带是一个山寨,嘉庆年间白莲教盛行,清朝政府为了防止农民起义,便愚弄老百姓凿洞“避匪防乱”;咸丰年间,太平天国石达开率军经过此地,政府再次鼓动民众到山洞居住。民国时也有人住在里面躲避匪患,囤积粮食。他们认为住在里面易守难攻,很安全。

    专家称,崖穴居在湘西、鄂西、渝西南都有,但如此密集的崖穴居还是第一次看到,可以肯定为重庆规模最大的一处。当时的居民在开凿这些岩洞时,要先凿出几个小凹槽,在槽里插进木方,上面铺木板制成简易“脚手架”。工人站在上面开凿,一个洞穴要耗费2个月。再用树藤、麻绳编成软梯进出。越是有钱的人就住得越高,因为修建的费用更高,也更能起到防御作用。

    麻柳沱镇镇长孔祥明表示,镇上还没有对这些洞穴的文字记录,也尚未进行调查,但将会对它们采取保护措施。

编辑:夏腊梅
名称北禅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恭城武庙

类别市(地区)文保单位
名称天成寺舍利塔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云南卧佛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精神蕴涵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明十三陵的风水术

类别风水玄学
 ·蓬莱阁加强文物安全保护
 ·西安将对“大唐西市”“大唐..
 ·登封会善寺近日修缮完毕 即将..
 ·北京全面启动保护长城工程 将..
 ·唐代古建“慈源寺”将整体移..
 ·明泰陵300年來首度大修 總投..
 ·千年古寺“搬家”创世界纪录..
 ·上山遗址发掘面积再度扩大(图..
 ·国家文物局长建议故宫“逐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