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小迷宫”暂时不会复建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作者:张然 日期:2006-11-29
投资2亿元,修缮规模1万多平方米,2008年恭王府府邸将作为第一座反映清代王府文化的博物馆对公众开放。记者了解到,从今年3月正式施工到现在,嘉乐堂、多福轩、锡晋斋、乐道堂古建群都进入修缮,其中,多福轩正殿外面的油饰彩绘已经完工。王府正殿——银安殿的配殿已经复建完成,主殿也将在年底前完成土建工程。但是部分古建专家一直主张复建的“小迷宫”由于还没找到直观的老照片,暂时不进行复建。
谜团
王府银安殿复建是这次修缮的重中之重,但这座大殿民国初年就被焚毁了,当年模样无从知晓。
记者在恭王府府邸看到,一年前被绿色围挡遮住的银安殿主殿遗址已经揭去“面纱”,露出原有基石。而配殿则已恢复成灰色筒瓦、三彩斗拱的规制。
银安殿的复建是此次工程的重中之重。这座大殿早在民国初年就被焚毁,只留下一片平地,当年模样无从知晓。专家几经研究,最终才确定了大殿规制。据了解,今年冬天,将搭建出大殿的基本结构,但油饰彩绘要等到明年开春。
“今后这里将作为清代王府基本陈列的展厅,通过老照片、资料及文物将王府的沿革、制度以及发生在王府中的重大事件一一展现。”谷长江主任介绍说。
期待
王府后罩楼西部的5间房屋中,曾建有一座精致而复杂的小迷宫,此次修缮为小迷宫预留了位置,今后将会复建。
府邸的后罩楼长150米,是所有王府中最长的后罩楼,根据同治年间恭王府“样式雷”图纸,在后罩楼西部的5间房屋中,有一些弯弯曲曲的图案,不知是何结构。1937年,梁思成带着营造学社绘制的实测图对这几间房屋进行了详细的测绘,可以看出由弯弯曲曲线条组成的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图形、长方形、六边形和圆形图案,有的还注明名称,如亭、水池、缸等。谷长江说,这里是俗称小迷宫的一处室内假山园林。
1940年一位陈姓教授和美国汉学家卡特斯共著的发表在《华裔学刊》上的著作《恭王府及其花园》,著作用4万多字和十几幅照片详细记录了两人研究恭亲王及王府历史和整个王府府邸、花园详细的游览过程。其中生动地描述了小迷宫的样子。
谷长江向记者透露,前不久在后罩楼的修缮中,还在“小迷宫”的原址挖出了部分当年的假山石。“尽管有样式雷图纸、营造学社测绘图、详细的文字描述及新发掘出的假山石,有些专家表示可以根据这些资料复建出小迷宫。小迷宫一旦建成,必能成为参观游览的热点。这项工程必将很复杂,需做模型、反复研究。但是我们目前还没有收集到小迷宫的照片,没法直观看到小迷宫构造的巧妙,所以决定暂时先保持现状,不进行复建。小迷宫的位置会预留出来,将来府邸开放了,观众可以先看一下基址的样子。直到找着能反映小迷宫原貌的照片再进行复建。”谷长江告诉记者。
设施
恭王府投资2000万元修整了电、水、热力、消防等设施,新修的地下管道十分宽敞,里面能够走人。
按照修缮计划,还将投资近2000万元铺设地下管道,将电、水、热力、消防、监控的线路都引入地下。李铬钢透露,以前在古建之间拉根电线,出了问题后检查很久也很难发现什么地方有问题,给古建带来了安全隐患。而新建的这种地下管道很宽敞,里面能够走人,不但消除了安全隐患,而且出现问题也能迅速检查。
恭王府中必须有几件镇馆之宝,才能使恭王府称得上恭王府。谷长江告诉记者,今后王府博物馆开放后,普通观众最感兴趣的应该会是想看一看当年府邸中的房间是怎么布置的,这种复原性陈列展示需要征集大量承载着王府信息的家具、古董等文物。但是很多从恭王府流失出去的珍贵文物已经被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这些文物的征集难度极大。比如唐韩干的《照夜白图》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恭亲王最后10年没在府中居住,而是住在北京西山戒台寺,所以戒台寺留下了一批王府中的家具。还有一批紫檀家具辗转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些家具被征集回府的可能性都很小。
另据透露,府邸开放后还准备制作一个说明恭王府是《红楼梦》中大观园原型的展览。
推断
在一所屋顶上,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块彩绘,从而推断出这里曾是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的住处。
据了解,在恭亲王入住之前,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曾是这座府邸的主人。以前一直传言这位公主的住处位于东路,但没法确定具体位置。“这次在乐道堂的修缮中,我们还发现了她准确居住地点的证据。”谷长江介绍,乐道堂原来是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上课的地方,室内装了一层吊顶,拆除吊顶后发现脊檩上还有保存相对完好的彩绘,上面的图案是贴金的凤和牡丹,这种图案可以为固伦和孝公主准确居住地点找到依据。此外,乐道堂外彩绘曾被刷成红色,在修缮中也将进行原貌修复。
根据营造学社绘制的实测图及1940年两名辅仁大学的老师对这里的描述和拍摄的照片,可以确定当时屋内有四组珍贵木料制成的一通到底的多宝阁作为区分里外间的隔断,将来对这里进行修缮时将严格按照这一格局进行恢复。
发现
嘉乐堂腾退一空后专家们发现,这里与故宫坤宁宫萨满教神堂的建制一模一样,原来是一座重要的清代萨满教的祭祀场所。
“在大修中,我们发现,恭王府嘉乐堂与故宫坤宁宫萨满教神堂的建制一模一样,这充分印证了王府中有座神殿的传说。恭王府是清代最大的一座王府,分为中、东、西三路。位于中路的后殿嘉乐堂是其中的重要建筑,面阔七间。在成为恭王府前,这里曾是乾隆宠臣和珅的府邸。诗词造诣颇深的和珅的诗就收在《嘉乐堂诗集》中,嘉乐堂的重要性也由此可见一斑。
嘉乐堂被腾退完毕后,只剩下一处空房子。由于历史变迁,屋内原有的东西已经荡然无存,只有两口挪不走的灶台孤零零地留在这里。在每口直径近1米的灶台上方,还有一处类似垂花门的木质结构。这两口灶台引起了专家的注意,经过与故宫中的坤宁宫西厢房对比后发现,嘉乐堂的建筑结构与坤宁宫中的萨满教神堂结构完全一致,可以认定这是一座清代萨满教的祭祀场所。
据悉,恭王府北墙和东墙均为4.55米高,基座宽1.1米,墙帽宽0.9米,为收山式府墙。记者在东墙处看到,因为原来搭建过一些临时建筑,东墙部分墙体已经出现残损和破裂。这次修缮中府墙也会得到修补,后来建造的西墙因为太矮小,不符合王府规制,将会按东墙和北墙的规格重建。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和珅建起了豪华的宅第,时称“和第”。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驾崩,嘉庆宣布和珅二十条罪状,赐其自尽。宅中所抄家产相当于清廷十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宅子本身,归庆郡王永璘所有。与此同时,嫁于和珅之子丰珅殷德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咸丰元年(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訢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恭王府由此得名。
编辑:夏腊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