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0611/2006112695634544.jpg)
![](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0611/2006112695645494.jpg)
![](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0611/2006112695651162.jpg)
![](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0611/2006112695659419.jpg)
从9月12日开始,经过66天不歇气的埋头苦干,我市北门古墓群的发掘工作落下了帷幕,到昨天下午4时左右,合肥市文物管理处考古人员清理完了最后两座墓葬中的器物,据介绍,这两座墓葬的规模、结构和规格都很不一般,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至此,桃花店彭岗区汉墓群发掘终于告一段落。
市文物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与2002年桃花店东山墓区相比,这一次的发掘规模更大,时间更长,墓葬的数目更多,出土的文物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大大超过了上一次。从7月份开始勘探到全部发掘结束,整个过程历时4个多月,共发掘墓葬71座,窑址一个,出土文物总共多达1000余件(具体数目有待进一步统计),其中最多的一座墓葬就出土了100多件器物。这是近年来规模最大、也是收获最丰的一次古墓发掘。
记者了解到,2002年发掘的桃花店东山墓区的年代要早于这次彭岗墓区,此次彭岗墓群的时间跨度也比东山墓群大得多,既有汉朝,也有宋、明、清时期的墓葬。而且与上一次的东山墓区出土文物以青铜器居多相比,此次出土的文物以陶器和铁器为多。在考古人员为发掘工作临时租住的小屋里,记者看到满地堆放的数百只塑料袋中有许多都装着新出土的陶器及陶器碎片。窄小的阳台上也有几只清洗过的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陶器,有两三只釉陶壶和一只釉陶瓿完好无损,接近米黄色的光滑釉面上饰以花纹精美的兽面挂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这种釉陶其实就是早期的瓷器,其烧制非常讲究,采用的不是普通的黏土,而是质地细腻的高岭土(又称为瓷土)。釉陶的烧制对火温也有极高的要求。在此次发掘中,这类器物数量极多,而且有相当多的釉陶器物都保存完好,这说明那时的陶器质量很好,耐压性好,能抗得起深土中的千年挤压。
除了釉陶器物,还有很多灰陶、黑陶,器物品种也非常丰富,包括诸多的陶制冥器,像陶灶乃至陶厕所、陶猪圏之类。因为汉朝重墓葬,居民有视死如生的习俗,因此墓葬中埋藏了大量的生活用具,为的是到另一个世界中也能像活着时一样过日子。这些大量精制陶器的出土,可以看出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已比较先进,经济条件也较好,因此可以判断,比起2002年发掘的桃花店东山汉墓来,此次彭岗墓群的年代要略晚一些。
这次墓群出土文物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大量的铁器。据市文物管理处主任汪炜介绍,铁剑的数量尤其多,几乎是每墓一剑,有的墓中还有铁刀、铁销、铁斧、铁等器物,有一座墓中则发现了两把剑,一把刀,一把销。还有一座墓葬中则发现了4把铁斧。
虽然与4年前的东山墓相比,此次出土的铜器不算多,但也有不少铜剑、铜盆、铜鼎、铜镜、铜带钩、铜弩机等物,其中最为珍贵的是一面直径22cm的战国铜镜,不仅个儿大,背面还铸有显著战国时代审美特征的纹饰,更为稀奇的是,铜镜上还附着一枚当时楚国的蚁鼻钱。据介绍,这是到目前为止出土的唯一一面战国镜,具有相当高的文物价值。玉器的出土也是此次发掘的一个亮点,既有形如满月的两只玉璧,有一只丝毫未破损,也有个头较小、造型精巧的口含、玉王彘、玉水禽镇墓(即避邪)等物。
考古人员透露,在适当的时候,会考虑向公众展出此次出土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