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崇福寺古墓出土寿山石俑 疑为宋元家族墓葬
来源:福州晚报 日期:2006-10-24
位于晋安区新店镇象峰村的崇福寺,近日在砌后山护坡时发现两座古墓,从中挖出一对寿山石俑。昨天,市考古队开始发掘该古墓。据专家介绍,该墓葬可能是有身份人的家族墓,出土的寿山石俑在宋元时期常见,具体断代要等墓葬挖掘出来才能断定。
中午,记者赶到崇福寺,在地藏殿后山上,一个新砌的3米高的石护坡上,市考古队队员和四五个工人正在挖掘。他们告诉记者,墓门被石护坡封了,要往下挖1米多,才会挖到墓圹顶,挖掘工作可能要持续三四天。
现已发现4件随葬品
目击者、砌护坡的工人和甲方代表告诉记者,墓圹是上月底发现的,“是券顶砖砌的墓,墓的前半段已坍塌”。工人从墓里捡出一尊手指头粗、八九厘米高的灰色的石人,着文官服饰,材质很粗糙,“丢了都没人要”。工人将这小石人丢在乱石堆中。当天傍晚,在墓的左边,工人们又挖出一个墓圹,该墓已坍塌。
两座墓并排,与护坡垂直,座东朝西,规模不大,高、宽约六七十厘米。按墓排向规定,墓主当男左女右。第二天,工人又从第一个墓中挖出一尊文官模样的小石人,并带有底座,底座上有小孔,是插小石人用的(小石人脚下有石钉),还挖出一个直径五六厘米的小陶罐。这4件随葬品都由甲方代表交给寺庙当家人。
市文物局接到报告,市考古队赶到现场察看,市博物馆接收了这些随葬品。
据市考古队同志介绍,墓结构是券顶砖式墓,出土的石人是寿山石俑。墓主可能是有身份的人,两墓应当是家族墓。希望今天能从墓里再出土成套的寿山石俑或寿山石雕动物,希望排列秩序没被打乱,看看文武官员的数量或动物的种类,这样可能揭示出丧葬习俗和文化内涵。
福州古墓常出土寿山石雕
福州古墓出现寿山石雕陪葬品是否罕见?昨晚,记者采访了晋安区文管办原主任、研究员黄荣春。他告诉记者,较常见。
1957年,在新店浮仓山(福州七中)发掘的新石器末期古文化遗址,就出土了寿山石石器(如石镞)。
1954年,在仓山桃花山南朝墓发掘中,出土一对寿山石猪;1958年,在西郊西门村圣王山发掘南朝墓时,出土了一对寿山石猪;1965年,在北郊二凤山南朝墓也出土一对寿山石猪。
1983年,文林山宋朝墓出土寿山石俑;1985年东郊竹屿山宋朝墓出土寿山石俑。上世纪90年代,在新店胭脂山,元朝墓出土寿山石俑和寿山石雕动物。
黄荣春说,宋朝寿山石开采多,当时有钱有地位的人时髦用寿山石雕做铭器,石雕一般是石俑,有文官武将,但寿山石的质量不会太好。宋元明墓葬都有石俑,清代很少。该墓葬并排,一般是夫妻墓,但墓葬是那个朝代的,最终还要等考古发掘才知道。
编辑:夏腊梅
|
|
|
|